初二物理压强教案

时间:2025-11-16 06:39:22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二物理压强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学会用压强计测量压强

2、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在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中,练习使用类比法教学设想重点:初步认识液体压强规律

难点:

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

教法:

教学准备玻璃管,橡皮膜,液体压强计,水,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引入:固体对接触面有压强,那么液体有压强吗?

例:杯子对桌面有压强,杯子里的水对杯底和杯壁是否有压强?

演示实验:

图10-9(a)玻璃管底部橡皮膜鼓起,

图10-9(b)手指会受到力的作用

得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思考:液体内部有压强吗?

例:学生举例:

(1)人在水里,感觉胸闷

(2)图10-9(c)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

(2)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号,知道压强单位的物理意义和由来,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压强的增大与减小的主要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的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通过实际动手,实践如何改变压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浮力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悟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4)感悟科学是人类创造发明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难点

压强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的计算及单位

教学工具

钉板、砝码、石粉、铅笔、海棉、橡皮泥、铁钉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文76页14、1—1蝉及14、1—2沙漠之舟)引入压力的作用效果,在物理学中用压强来表示,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一)压力:

1、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大小:有时等于重力(水平放置时)有时不等于重力

2、突破难点的方法:

练习:利用图几种情况分析压力的作用情况来巩固所学的压力的知识。

(二)压强

利用探究实验进行压强的学习

1、提出问题

2、进行假设和猜想

3、设计方案(实验)

4、进行实验(学生探究)

5、分析现象

6、归纳总结得出规律或结论

压力的作用效果(压强P)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压强的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压强的公式:如果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压强的计算公式是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P——压强——帕斯卡(Pa)

F——压力——牛顿(N)

S——受力面积—平方米(m2)

1Pa=1N/m2

压强的物理意义:

以P=20Pa为例,P=20Pa=20N/m2,它表示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20N。

讲解例题,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压强及有关计算(特别是公式的应用和单位的统一)

通过列举相关的实例(啄木鸟、图钉、刀等),提出问题,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感受、经验进行讨论并总结和归纳:

减小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小压力

(3)减小压力的同时,增大受力面积

增大压强的方法:

(1)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

(2)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

(3)增大压力的同时,减小受力面积

练习:小李的质量是65Kg,其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大约是4.5dm2,当小李在水平地面上行走时,他对地面产生的压强大约是多少?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方法,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对液体的压强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熟悉使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让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分析归纳能力。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

【难点】

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设疑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固体的压强,提出问题:液体内部是不是也有压强呢?

环节二:新课讲授

过渡:学生列举生活中能体现出液体压强的事例。

1、潜水员必须穿潜水服潜水;

2、科学实验表明,水下100多米的深度连罐头也被压爆;

3、很多鱼类无法在深海生存;

4、水库大坝上窄下宽。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呢?

(一)液体压强的特点

演示1: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橡皮膜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演示2:将水倒入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侧壁开口且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让学生仔细观察,说出橡皮膜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 ……此处隐藏15125个字……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实验器材准备:海棉、橡皮泥、肥皂、气球、砖两块、一只削好的铅笔、废旧玻璃输液瓶、水等。(盆盆罐罐当器材,拼拼凑凑做实验、让土器材成为实验教学的生力军)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拿出一海绵,把瓶子放在其上面,用力向下压,提问: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投影展示图片:步行人和滑雪者对地面的压力差不多,但步行人去深陷入雪中,可滑雪者却陷入不多,两者产生的效果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回顾:瓶子放在海绵上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观察图片,并引发对此现象的思考。

二、认识压力

演示小实验:

向下按海绵;将钢尺一端搭在讲桌上,另一端悬空,向下压悬空部分,让学生观察形变,描述力的方向。

学生观察现象,初步理解压力的概念。

总结:例子中的物体都受到了压力。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三、认识压强

1、探究主题的引入

教师提出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针对教师的设问积极猜想:可能与施加的压力有关;与接触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等等。

抓住学生猜想中含有科学成分的部分,给予引导,逐步逼近主题。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事实,知道液体内部不同深度处压强的`大小和方向。

2.体验和感悟游泳时身体受到水产生的压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和探究,鼓励学生参与探究并积极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以及密切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液体内部有压强以及液体压强的特点,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猜想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及实验。

【教学用具】装满水的薄塑料袋,液体压强的演示装置、水槽、U形管压强计、水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潜水艇,提出问题:

问题:“的里雅斯特”号深潜器在探测马里亚纳海沟后出现了什么情况?(整个外壳直径缩小了)

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液体的压强

二、新课教学

(一)引入探究课题

1.出示一个装满水的薄塑料袋。(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

2.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桶内。(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

3.将蒙有橡皮膜的容器浸入水中。(问题:发生了什么现象?)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并且向各方向都有压强。

提问:同学已经知道了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那么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二)猜想:

学生思考:液体的压强与什么因素有关并根据实验现象提出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13

1、压强计算公式

2、习题练习

目标(四)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习题检学部分

作业展示

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1、播放本节节首图。

2、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9页“想想议议”。

1、师生共同分析以下几种情况物体表面受到压力的情形,并画出表面所受压力的示意图。问:它们所受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压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2、总结什么是压力及相关知识:

(1)压力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

(2)压力作用点:被压物体的表面。

(3)压力方向:垂直于受压物体表面且指向受压物体内部。

(4)压力产生条件:物体之间接触且互相挤压(压力本质是弹力)。

3、请同学们分别画出上面几种下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4、讲述并总结压力和重力的关系:

5、演示:压气球。问: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使物体发生形变)

6、演示:指导学生分别用较小的力和较大的力压气球,观察形变程度。问:形变程度与压力大小有什么关系?7、指导学生按图所示用笔尖和笔尾扎手。问:两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8、讲述受力面积,了解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9、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0页有关内容,认识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方案,完成实验。

(2)思考、讨论并回答:

①本实验中怎样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比较海绵的形变程度)

②甲图和乙图相比,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有什么不同?是哪个因素造成的?③乙图和丙图相比,哪个因素相同?哪个因素不同?压力的作用效果有什么不同?是哪个因素造成的?

(3)总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效果越明显;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效果越明显。

10、讲述:根据实验结果,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既要比较压力,又要比较受力面积。物理学中,物体所受压力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11、指导学生根据压强定义并利用课本写出压强公式:p=F/S

认识各字母的含义。

12、(1)指导学生利用压强公式计算:一辆推土机重200000N,两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5m2,求推土机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是多少?推土机每平方米对水平地面的压力是多少?

(2)讲述:

①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斯卡(Pa),1Pa=1N/m2

②压强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面积上受的压力。

13、师生共同分析解答课本第31页例题。

14、提出问题:

(1)钉子、缝衣针为什么要做得很尖?刀刃为什么要磨得很薄?

(2)铁轨下面为什么要铺放枕木?推土机为什么要装宽大的履带?

15、老师: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对物体的压强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任何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会破坏(例)。

16、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31页和32页有关内容,回答:哪些地方要增大压强?哪些地方要减小压强?各用什么方法?

17、总结:

(1)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

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18、讨论:为了把菜切断,可以用力切,也可以把刀磨一磨,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利用公式讲述,在压强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省力)

《初二物理压强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