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元日》教学设计

时间:2025-11-25 02:21:11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元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全诗文笔轻快,色调明朗,眼前景与心中情水乳交融,确是一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诗。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

3.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4.查字典,初步了解诗句的意思,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解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爆 屠 童 换 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师告知:刘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板书:

元日

(宋)王安石

解诗题 放爆竹

读诗文 喝屠苏

明诗意 迎红日

悟诗情 换新符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1、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教学模式,试图避免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在参与中自悟自得,使学生充分体察个人感受,以学生自身的个性、生活背景、阅读积累等生活情景为基础,从诗中有所感悟。从而进行有个性的阅读。

2、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3、课后作业收集其他诗篇,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在激发学生学习古诗兴趣的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二十三个。

3、完成“课堂作业”中“我来试一试”。

4、理解诗句的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春节家人年饭的照片,生字、词卡片;过年时家中门上的对联和一些有趣的春联。

课型:

古诗。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那时的.热闹,那时的亲人相聚,那时火红的对联?

(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此处隐藏9051个字……

1、有感情地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推荐阅读王安石的优秀诗作《登飞来峰》、《泊船瓜洲》,体会诗人对变化之美、革新之美的向往。

[设计意图:自主选择作业,既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同时更是学生内心真实的需要;这样安排,对学生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都进行了很好的检测。]

【板书设计】

元 日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屠 苏

曈曈日

新 桃

旧 符

【教学反思】

基于学生学习经验和诗内容本身的特点考虑,教学以音像先入、渲染气氛、激情导入,初读感知、发现问题、自主探究,理解诗意、诵读积累、体悟诗情为主要活动。回顾教学,反思如下:

1、“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课件使用有效。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对诗、对诗人的理解,学生的感悟也在逐步加深,朗读一次次达到入情入境。

2、学生自主探究解决词意的环节,课堂气氛自然、和谐,都在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而最终不仅理解了词意,更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想:学习的快乐莫过于此。

3、在汇报词意时,有些学生加入了关于春节的风俗和传说,虽然导致后面教学紧张,但也是学生课外获取知识的一次展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机智,既要让学生自由大胆地表达,也要适时把握、调整好课堂节奏。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9

教材简析:

《元日》是苏教版语文第七册《古诗两首》中的一首古诗。这首诗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七言绝句,是一首吟咏农历元日即春节的绝句。

目标预设: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三个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感情。

4、通过拓展练习,帮助学生积累同类古诗句。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设计理念:

从古代诗歌特点和小学生学习古诗的心理、情感等特点出发,本课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考虑以下几点: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重视诵读,引导学生掌握方法学习;开放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

设计思路:读通 读懂 读美

教具准备:插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春节激趣入课题:

1、出示一组春联和过年的画面

2、学生们,还记得去年的春节吗?

3、回忆春节的情景,除夕,大年初一……

4、引出诗题: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板书:“解诗题”。

5、初步了解作者,指导学生吸收有价值的资料。

二、初读感知,检查预习。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生字游戏――师:课文上说,过年的时候放鞭炮,这鞭炮,用了什么词?

预设:爆竹。

师:对啊,大家写上这个词,想象它怎么就是鞭炮呢?

预设:在竹子里安装火药,爆炸,出花,出响。

师:没错!那,这“爆”字该怎么写呢?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师:同座互相用刚才这样的方法学习其他的生字新词。

屠 符

3、学生读生字。

三、再读课文,理解诗意。

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句,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

“岁”就是“年”,“除”就是“过去”,这一句的意思就是“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

2、学生用这种方法理解下面的语句。

3、交流讨论,相机出示课件。

指导“屠苏”,出示从不同渠道了解到的“屠苏”的含义:屠苏:古代一种酒名。

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有疑问吗?

师告知: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

师出示:屠苏:①草名(阔叶草)②屠苏酒③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

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

(设计意图:这段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再到《辞海》、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曈曈日”:出示图片引导理解。

“桃符”:讲故事,理解词义。

4、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读诗文,解诗意”。

四、细读课文,体悟诗情

1、学生再读课文,抓住关键的词语,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生体会“热闹,快乐”之情。追问“从哪里体会回到的”。

3、重点指导“千门万户”,激发学生想象,从内心中体会快乐之情。

4、播放课件,古代过年的镜头,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快乐。

5、通过朗读表现这种快乐,教师范读,指导学生读诗文。

五、回顾学法,总结全文

1、带领学生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2、总结全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3、拓展延伸:王安石不仅是诗人,更是政治家,课下查阅资料,研究一下王安石写作本诗深层意思。

六、巩固练习:

1、比一比,组词。

屠( )符( )爆( )

著( )付( )暴( )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一岁除 (b)a、不计算在内 b、去掉 c、除法运算

曈曈日(a)a、太阳初升时光亮耀眼。b、目光闪烁的样子。

3、根据古诗填空。

《元日》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诗的第一句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第三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象征了(美好光明)的前景。第四句既写当时的民间风俗,又寓含了(除旧迎新)的意思。诗的第一句“爆竹声中一岁除”与第四句 “总把新桃换旧符”能动脑筋改成一幅对联吗?(爆竹除旧岁)新桃换旧符。

七、拓展练习。

元日是一年的第一天,所以这一天常使古人抒情感怀。请读背下列诗人的诗作,体会诗人的心境。

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唐 李世民《元日》

2、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宋 陆游《木兰花 元日》

3、夜半梅花添一岁,梦中爆竹报残更。

——宋 杨万里《乙丑改元开禧元日》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