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的设计教案

时间:2025-07-13 00:12:10
三年级科学下册的设计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的设计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科学下册的设计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三年级科学下册的设计教案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摆动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过程与方法:

推测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进行改变摆锤、摆绳的长短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分析进行预测。

重点和难点

重点:

能够根据自己制作的摆,推测影响摆摆动次数的因素。经历一个观察现象—推理判断—制订方案—论证计划的可行性的活动过程。

难点: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自行设计对比实验,研究出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只与摆线的长度有关。初步学会分析和推理对比试验中的定变量关系,并学会设计控制一个变量的实验。

教学准备

每个小组准备:

10厘米、20厘米30厘米长的摆绳各一根,钩码四个。研究摆重记录表1份,摆绳记录表1份,摆角记录表1份。铁架台一个,秒表一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摆,关于摆你知道什么?

我们知道摆具有等时性,那不同的摆自由摆动的快慢都一样吗?

2、师:

关于摆的奥秘还有很多,想继续研究吗?

3、揭题:

摆的研究。(板书课题)

二、玩摆

1、组装好,并试着玩一玩。然后试一试,想一想让它自然的摆起来,要注意哪些地方?(玩的时候要注意:线要轻轻拉直,自然松手,要让它停下来只要轻轻一抓就行了,学会操作摆。学会记录单位时间内摆的次数。)

2、摆具有等时性,也就是说同一个摆摆动的快慢相同。那么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也相同吗?(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摆动的`次数不同说明不同的摆摆动的快慢不同。

猜想:摆摆动的快慢究竟与什么有关呢?

三、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选择假设,并制定研究计划

师:请各小组选择你们最想研究的假设,并讨论一下,准备怎样来研究?哪个条件要变,哪些条件不能变?每种情况要测几次?

我们的研究方案第()小组

我们研究的问题:

摆摆动的快慢与是否有关。

我们的猜测:

改变的条件:

不变的条件:

展开研究

师:研究时操作的同学要正确,看表的同学要看准了,数的同学不能眼花,尽量数准了,即时记录。最后完成的小组整理好材料,别忘了根据数据归纳结论。比比哪个小组研究过程中合作得好,既快又准确。

生:自主实验。

(1)研究摆线长短

15秒内摆动次数记录表

原来的绳长

两倍绳长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我的发现

(2)研究摆锤轻重

15秒内摆动次数记录表

原来重量

两倍重量

三倍重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我的发现

四、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通过又一轮的实验,我们发现摆摆动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摆绳越短摆动越快,摆绳越长摆动越慢

这节课,我们又一次运用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研究了摆。科学家用更精密的仪器、更严谨的方法得出的结论与我们的不谋而合,同学们,你们太了不起了!祝贺你们!

五、巩固应用

(让学生体会学习有用的科学知识,加强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师: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生:能。

师:(出示大屏幕)这只挂钟走慢了,那么我们怎样做才可以让它走准确呢?

六、延伸拓展

(让学生发现新现象,产生新问题)

师:还有这样两个摆,绳子一样长。猜测:他们摆动快慢一样吗?

生:一样。

师:老师做,同学们注意观察,当有发现请马上举手。(演示实验验证)

生:不一样快。

师:为什么?

生:摆锤的长短不一样。

师:实际上摆的长度并不只是单纯的摆线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师:关于摆还有很多奥秘,同学课下想继续探究吗?

生:想!

师:时间过得真快,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摆锤的重量无关

摆绳的长短有关

三年级科学下册的设计教案2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统计表记录并比较塑料与其他材料在性质上的区别。

2、对于有关塑料性质的题目,能够提出自己的猜想,并能通过实验证实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3、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新题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举例说出人们为了满足城楼而不断地研究开发新材料

2、能分别举出两个实例说明塑料制品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和引起的.环境题目。

科学知识目标:

1、能说出塑料的多种性质,并能用三个以上的实例说明塑料的用途。

2、能举出两种以上新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3、能举例说出物品的特点与组成该物品材料的性质有关。

教学预备:木尺、塑料尺、塑料杯、热水、冷水、漏斗、塑料手套、棉布手套

教学过程:

一、引进

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品是由塑料制成。

二、活动一: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在书中的表中记录两种尺子的特性。

讨论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优点?有什么不足?

同组比较塑料尺子和木头尺子

同学记录

全班交流

三、活动二:塑料杯碰到热水会怎样?

提示:分别向塑料杯或矿泉水瓶内装进冷水和热水,观察它们的变化。

学生自己猜测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学生交流

四、活动三:戴手套

一只手戴塑料手套,另一只手戴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

学生实验

学生交流

五、学习科学在线——活动四:熟悉新材料

1、熟悉书中先容的新材料

2、谈谈对新材料的感受

3、你想设计什么样的新材料?

六、拓展

上学期我们曾经做过埋垃圾的实验,想一想埋的垃圾哪些没有腐烂?

板书设计:

塑料

塑料的用途

塑料的性质

新材料

三年级科学下册的设计教案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过程与方法

1、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

2、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

3、合作设计制作指南针。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教学重点】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发现能让磁针水平旋转的方法。

【教学难点】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强力磁铁、钢针、吹塑纸、线,剪子、小水槽、盒式指南针。

学生自己也可以准备一些材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指南针,知道它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吗?

2、好多小朋友也想亲自制作一个指南针,要制作一个指南针,一般需要哪些材料? (学生回答,教师选择性板书。)

二、做磁针:

1、要制作一个指南针,首先需要什么材料?(磁铁),如何得到一个磁铁呢?讲解磁化现象。

2、学生磁化钢针。

3、怎样知道这根磁针的南极和北极呢?

4、学生分析并做相关实验,确认两极(可作记号,也可默记)

三、安装磁针:

1、寻找能让磁针水平旋转的方法。(让学生设想,小组讨论后陈述理由。)

2、验证自己的方法。

3、我们的指南针能否准确地指示方向?试一次能表明制作成功吗?我们需要反复的实验,才能提高准确性。

4、用自制的指南针辨认方向。

四、交流展示自制指南针:

1、展示小组制作的`指南针。

2、评比后小组讨论并改进指南针。

五、拓展延伸:

1、小朋友们的指南针已经制作成功,那么除了这种方法外,大家想一想还有别的方法可以制作指南针吗?

2、大家想不想也试一试当发明家的感觉,请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将你们设计的指南针样式画下来。

六、课后活动:

1、今天我们亲自动手制作了指南针,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了新型的指南针,回去之后,你们可以用自己制作的指南针去测定一下周围物体的方位,使自己能够更加熟练的使用。老师更希望大家能把设计的新型指南针做出来。

2、资料阅读,了解GPS全球定位系统。

板书设计:

三年级科学下册的设计教案4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已有的知识和“看”、“摸”、“闻”等方式,判定某一物品是由何种材料构成的。

2、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提出对物品分类的标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愿意把本组找到的材料告诉其他组。能举例说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种材料。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出一种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制成的`。能区分常见的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能举例说明自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关系。

教学预备:铝制饭盒、铜钥匙、塑料袋、报纸、手电筒等等一些自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进

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的,你知道哪些材料?

二、活动一:下面的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1、分阶段引导学生认真看书,木头是制成椅子的材料,椅子是由木头制成的。

2、按金属、塑料、纸、布

3、还有哪些物品是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4、课本第二页图中的物品分别是由几种材料制成的?

三、活动二:熟悉人造材料与自然材料

1、观察画面

告诉学生:直接从大自然获取的材料是自然材料。

2、引导学生明白像玻璃这种由自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

3、你还知道其他人造材料吗?

小组合作,讨论,全班交流

四、活动三:找一赵冬教室里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学生赵冬并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最多,把小组找到的材料写在书上

五、拓展: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体会材料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板书设计:

身边的材料

熟悉材料

材料的分类:自然材料

三年级科学下册的设计教案5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科学的表达方式描述自己听到的声音。

2、能够在多个题目中确定适合自己探究的题目。

3、能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乐于对四周的各种声音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题目。能够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对声音题目的看法。

科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四周的声音是各种各样的。能回纳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预备:按组预备鼓和鼓槌1个、绿豆若干粒、锣1面、钢尺1根、纸杯1个

教学过程

一、引进

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布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

二、活动一:寻找声音

1、观察书中的四幅插图

2、倾听声音:让学生倾听声音,知道这个声音是由谁发出的。

3、想一下某些物体和动物在发出声音时的.变化。

4、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活动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1、用“耳”和“眼”共同感觉各种物体发声时产生的现象。

学生实验

全班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填写各种物体发声时的现象记录表

讨论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2、提问:用什么办法能使物体停止发声呢?

演奏者如何使鼓或锣停止发声?

物体停止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四、小结

板书设计3倾听声音

寻找声音

声音的产生:现象: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年级科学下册的设计教案6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播种的方法

【教学难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

一、学习播种方法

1、师:“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今天,我们来种植凤仙花。怎样种植凤仙花呢?

2、师:请大家看P4页中的“播种方法”。

3、生:阅读P4页中的“播种方法”。

4、师:指一名学生说说播种的方法。

5、师:播种凤仙花的方法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二、关注种子变化

1、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做什么?

2、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3、师:播种了凤仙花以后,我们要关注凤仙花种子的变化。请大家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4、生:阅读P5页顺数1~10行内容。

5、师:注意观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种子生长变化情况;注意观察花盆中的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三年级科学下册的设计教案7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探究哪种材料适合做鼓面。能按照书上的要求制定出制作小乐器的小组计划。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简单的小乐器。能对自己和别人设计、制作的小乐器进行客观的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制定小组制作计划的过程中愿意提出自己的想法。愿意与小组其他成员分工完成小乐器的制作任务

科学知识目标:能说出声音的大小、高低与物体的振动有什么关系。

教学预备:圆口容器、气球、塑料袋、棉布、牛皮纸、橡皮筋或胶带、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熟悉书中的各种乐器,并提问:你们熟悉这些乐器吗?你会弹奏吗?告诉学生不同的乐器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并且声音的高低大小也不同

二、活动一:做小鼓

1、用有圆形口的容器做鼓身,选择不同的材料如橡胶薄膜、塑料薄膜、牛皮纸做鼓面,用橡皮筋和胶带将它绷紧在鼓身上敲击鼓面,仔细听听发出的声音。以教师演示为主以技能练习为重点

2、提问: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鼓面,为什么?

三、活动三:制作自己的小乐器

1、让学生先欣赏一些同学做的小乐器。

学生认乐器

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讨论

得出结论:声音与材料的性质有关,材料不同乐器演奏的效果也不同

2、布置制定小组计划

试一试,怎样让自己制作的小乐器发出声音?怎样让小乐器发出高低大小不同的'声音?

布置讨论任务:对同学们制作的小乐器进行评价。

四、教师总结全课制定小组计划

学生得出结论: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学生讨论制定小组计划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

《三年级科学下册的设计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