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5-08-07 04:30:13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三篇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三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一、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报纸用途和可回收性。

2、 探索多种玩报纸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

3、 发展幼儿的'想象及创造能力,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收集废旧报纸、剪刀、单筒望远镜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旧报纸,展开讨论

1、谁喜欢看报纸?

2、为什么周围有那么多人喜欢看报纸?

师总结。

(二)、过期的报纸有什么用

1、幼儿:折纸,剪纸——小朋友会这样用,大人有什么用?

(三)幼儿探索、操作旧报纸的玩法

1、出示一张画着一架最简单的单筒望远镜的长方形纸,引导孩子:你们看到了什么?

用过期的报纸做成一个这样的单筒望远镜-最简单的玩

2、能不能在这张报纸上剪一根纸条,越长越好。

3、你们有没有可能让这条长边和这条短边连起来?

(四)记录、总结

整理纸屑,让孩子们整理桌上的纸屑,玩小游戏:把纸屑团成纸团,练习投准(将纸球投入小筐内)。

四、延伸活动

把一张报纸贴在胸前,不借助任何东西让它不掉下来,孩子们报纸的探索又开始了更新的一步。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为活动背景,使幼儿对月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让幼儿了解月缺月圆的变化规律,激发幼儿对月亮圆缺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观察兴趣。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月亮缺——圆——缺的变化规律,知道月亮围绕地球转动一圈就是一个月。

2、激发幼儿对月亮圆缺变化现象的好奇心和观察兴趣。

3、培养幼儿的倾听、理解能力以及进行简单记录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了解月缺月圆的变化规律。

难点:让幼儿知道月亮围绕地球转动一圈就是一个月。

活动准备

月亮变化周期图,演示操作教具等。

2、谈话:天上的明月。

月亮每天晚上都会出来吗?出来都是一样大的吗?请小朋友说说自己观察到的月亮的不同样子。

3、观看月亮变化周期图,感知月亮圆缺的.周期性变化,同时了解“月亮围绕地球转动一圈就是一个月”。

讨论:月光是从哪里来的?月亮是怎样围绕地球转动的?月亮绕地球转动一圈是多长时间?月亮在转动时会有怎样的变化?

教师小结:月亮的变化是因为地球自转和围绕着太阳公转的结果。每年阴历的初一、初二是月亮一个周期变化的开始,最开始的月亮,细细的。像小姑娘的眉毛,我们把它叫“新月”。然后,月亮会慢慢变胖,像镰刀,像小船,到了初七、初八,月亮变成了一个半圆,我们把它叫“上弦月”。到了十五、十六,月亮变成了一个大圆盘,这时候,也是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我们叫它“满月”。然后,月亮又会慢慢地变成半个圆的“下弦月”和月牙形的“残月”,月亮就是这样重复着缺——圆——缺这样一个周期性的变化。

4、请幼儿用手电筒、小皮球、乒乓球作演示月亮围绕地球转动的情景,进一步感知月亮周期性的圆缺变化。

活动延伸:

1、故事《嫦娥奔月》,丰富幼儿关于月亮的知识。

2、请家长和幼儿一起观察月亮的变化,并作简单的记录。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

1、导入:比较大汽车与玩具小汽车的不同。让幼儿知道大汽车缩小变成玩具汽车,初步感知“缩一缩”的方法。

2、说说生活中缩一缩后的物品发明。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展思维活动。

3、了解缩一缩的发明,知道缩出的物品给生活带来的新用途。

4、玩一玩缩一缩后的发明。激发幼儿发散思维,拓展对缩一缩的认识,丰富生活经验。

5、幼儿尝试用缩一缩的方法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创新发明,激发幼儿创新的兴趣与在生活中的创新意识。

6、我也来缩一缩的游戏,了解身体也能缩一缩。

7、简单了解动物、植物的缩一缩。

活动目标:

1、感知“缩一缩”是发明创新的方法,体验创造性想象的乐趣。

2、激发和培养幼儿关注生活的意识,了解“缩一缩”创新的方法给生活带来的新用途。

3、初步学会运用“缩一缩”的方法进行创新。

活动重难点:引导幼儿运用缩一缩的方法进行发明创新。

活动准备:

1、课件;2、小汽车若干辆;3、各种用缩小方法发明的物品(小床、小房子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玩具小汽车,比较大、小汽车的不同。让幼儿知道大汽车缩小变小汽车,初步感知“缩一缩”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看!老师这里有好几辆汽车,看看这些汽车和我们爸爸妈妈开的汽车一样吗?(教师提出:那我们一起开着这些车一起去游玩吧!幼儿回答不行,教师提出为什么不行呢?幼儿回答出各种理由:是玩具、太小了等,)教师:对了,这些汽车是设计师叔叔把爸爸妈妈开的汽车缩小了发明出来的。

二、说说生活中缩一缩后的物品发明。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展思维活动。

师:把能开的大汽车缩成了能玩的'小汽车,小朋友就能有自己的汽车,太棒了!能缩小不光是汽车,生活中还有许多物品是在缩小后发明出来的,你能想到有什么吗?

三、了解缩一缩的发明,知道缩出的物品给生活带来的新用途。

师:小朋友想了很多用缩小的方法发明的物品,老师这里有几件物品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缩一缩,我们一起看看有什么?

出示课件(暖瓶、自行车、电脑、沙发、床)

师:请小朋友帮暖瓶来缩一缩会缩小成什么呢?(请四、五个幼儿回答)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是保温瓶)暖瓶缩小成保温瓶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那些好处呢?(请三、四个幼儿回答,教师在说保温瓶在外出时携带方便)

依次出示自行车、电脑、沙发、床请小朋友帮忙缩小并说出用途。

小结:自行车缩小成儿童自行车小朋友骑更方便;多组沙发缩小成单人沙发后、大床缩小成折叠床占的地方少;暖瓶缩小成保温瓶后外出携带方便;缩一缩是把一件物品压缩、缩小、折叠使他有新的用途。

四、玩一玩缩一缩后的发明。激发幼儿发散思维,拓展对缩一缩的认识,丰富生活经验。

师:老师这还有许多缩小后的物品,请你们玩一玩,告诉大家这些物品是有什么缩小来的?

(1)幼儿自由探索发现被缩小的物品。

(2)现在小朋友们来告诉大家你找到的是什么物品呢?他是由什么物品缩小来的呢?

(3)那这些缩小后的物品给我们带来了哪些用途呢?

师:缩小后的物品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也带了乐趣。

五、运用“缩一缩”的方法进行创新发明。

师:在我们的这间教室的墙上桌子上的物品也能来缩一缩,你想来试一试吗?那你想缩小哪一件物品呢?你会把他缩成什么样子呢?缩小后会有什么好处呢?(请五、六个幼儿来说一下。)

六、游戏:我也来缩一缩

师:小朋友的缩小发明很好,那我们的身体能缩一缩吗?,会缩成什么样子呢?(缩腿、缩胳膊)我们缩成现在这个样子可以干什么呢?可以去到什么样的地方去呢?(桌子底下)

七、活动延伸:动物、植物的缩一缩

师:我们小朋友缩小后到哪里去了?(桌子底下)我们缩小后可以到矮矮的地方去,小朋友的身体都能缩一缩,那动物能不能缩呢?有什么动物能缩呢?(乌龟、刺猬),乌龟、刺猬缩一缩有什么用呢(保护自己)那植物能缩吗?老师知道有一中植物能缩叫含羞草,一碰叶子就会缩起来。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找找还有什么能缩一缩吧。

活动反思:

优点:

整个活动的环节设计紧扣活动目标,层层递进,运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做铺垫开展活动,通过启发感知、游戏、讲述与操作让幼儿参与整个过程。活动中投放具有趣味性的材料,让幼儿思考、体验。了解缩一缩是发明创新方法,感知缩一缩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激发幼儿大胆去创新的愿望。活动中动静结合,注意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引导幼儿主动去探索、发现,让幼儿思维活跃,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创新品质。

不足:

缩一缩是新的发明创新的方法,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对生活的观察活动很重要。需要在课前多做一些观察活动准备,让幼儿的生活经验更丰富些,便于幼儿更好地发散思维,进行创新。在物品缩小讲述中多让幼儿说自己的想法,教师不要先说出答案,幼儿的创新答案往往出乎意料。

《【精品】大班科学教案三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