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备】科学教案范文汇编6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科学教案 篇1一、活动目标。
1、能用耳朵仔细听,分辨不同的声音。
2、知道要保护自己的耳朵。
二、活动准备。
教具:宝宝熟悉的各种声音的录音。
三、活动过程。
1、放录音。
师:什么声音?
(1)让宝宝逐一听汽车、火车的喇叭声和小猫、小狗等动物的.叫声。
(2)师:刚才,你们听到了汽车、火车的声音,小动物的叫声,你们是用什么听到的?
2、教师引导宝宝认识耳朵。
师:宝宝的耳朵在哪里?小耳朵真正灵,小朋友用它听声音。
3、让宝宝自由地说一说、学一学。
师:大家还听过什么声音?
4、请宝宝用双手捂住耳朵,试一试能否听到声音。
告诉宝宝:耳朵的用处很大,我们要保护它。不冲它大声叫喊,不挖耳朵。
科学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情感引入启发幼儿运用比较观察的方法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获得现实生活中仿生现象的有关经验。
2、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关注。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带锯齿的茅草,放大镜。
2、锯子一把。
3、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一套。
4、幼儿操作的匹配图片每组一份(鱼网、蜘蛛网;变色龙、迷彩服;育婴袋、袋鼠;蝙蝠、雷达)。
活动过程:
一、探索操作,说说自己的发现(感知茅草有锯齿的特点)。
1、幼儿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玩玩、议议。
2、师生谈话。
师:刚才你们玩的是什么东西?(幼儿:草、放大镜)
师:你们说到的草它有个名字叫茅草。你们玩后有什么要告诉大家的吗?(引导幼儿把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大家)
师小结。(着重点在茅草上。如:老师听见小朋友说,茅草的边缘扎手;还有的说用放大镜可以清楚地看到茅草的边缘有一排小锯齿。是这样的'吗?我们再来仔细观察一下,好吗?
3、幼儿再次观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引导幼儿观察茅草边缘锋利的小锯齿。
4、刚才你们都发现了,茅草很特别的地方,真聪明。古时候有一个叫鲁班的人他也非常的聪明。
二、比较观察,找出两种物体的共同特征。(根据幼儿认识程度选择以下内容)
1、让幼儿看、听故事《鲁班造锯》(利用教学课件辅助)。
2、幼儿和老师共同讨论。如:鲁班发明了什么?(出示锯子)锯子有什么用呢?鲁班受到什么的启发发明了锯子?(出示茅草)锯子和茅草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出示茅草--锯子放大的画面)
小结:鲁班受到茅草的启发、发明了比茅草更锋利的锯子。事实上,我们今天见到的许多机器和工具也是受到一些动物或植物的启发才制造出来的。不信,我们来看看。
3、出示鱼的图片
师:鱼为什么有时能游到水底下,有时又能浮出水面呢?那你们想想仿照鱼的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呢?鱼和潜水艇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小结:你们瞧,鱼儿能自由地生活在水中,人们仿照他们的特点,制造出了对我们人类非常有用的潜水艇。还有哪些的东西是受到动物的启发而发明的呢?让我们来找找看。
4、通过匹配游戏,找出有共同特征的两种物体。
①幼儿分成4组,每组一份匹配材料。动物图片:蜘蛛网、变色龙、袋鼠、蝙蝠;人造物图片:渔网、迷彩服、育婴袋、雷达。
②找出有共同特征的两种物体。
③说说匹配的理由。
三、游戏:比比谁快
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引起幼儿关注周围事物的兴趣。
你会发明什么呢?让幼儿根据事物的特征展开想象,说说自己想发明的东西。
小结:看来你们都想和鲁班一样做个发明家是吗?那好,请你们平时多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模仿这种特点能发明什么有用的东西,如果有什么好主意,赶快告诉小朋友、老师和爸爸、妈妈,好吗?(自由结束活动)
科学教案 篇3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1.调查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
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
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准备
6种用最常见的材料做成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1.这个单元我们将开始学习“材料”,板书“材料”。你知道哪些材料的名称?什么物品是用这种材料做的?教师将学生说到的材料一一板书出来。
2.看看自己和小组里的同学,身上穿的、佩戴的和携带的物品都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试着把它们写在书中的表格中。
3.交流记录的情况,看看有没有出错。
4.这些材料在我们身边应用很广,书包里的物品、教室里的物品,它们又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调查表,对于难以判断是什么材料制成的物品,请作出标记。
5.调查结束后,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①调查了多少物品?使用了多少种材料?
②哪些物品是由一种材料制成的?哪些物品是由多种材料制成的'。
③哪种材料使用得最多?
6.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
哪些材料在我们身边被广泛使用着,为什么大量使用它们呢?
二、观察描述几种常见材料的主要特点
1.我们周围的物品,往往都是由各种材料组成的,比如一扇门,就使用了木头、玻璃、金属等材料,不同的部位为什么要用不同的材料?举例说说你的想法。
2.四人小组选择两种材料讨论它们分别有什么主要特点和用途,并记录下来。
3.交流各组的记录情况,有不同意见的及时补充,若认同其他组的观点,及时将它补充在自己的记录单上。
4.请保管好记录单,下次还要再使用。
科学教案 篇4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 ……此处隐藏1856个字……的这层灰色的东西有关,好象是漆,用小刀把它刮掉,镜子就跟玻璃一样了。
c.生:在镜子里的.字都是反的。
生:反的
生:右手
生:镜子里的东西和外边是左右相反的。(左右相反)
生:光是先射到镜子上,然后被镜子反到墙上(比画着光的行走路线)是两条线。
(生交流)
生:能。
生:是的。
生:凹面镜。
生:凸面镜。
学生汇报观察发现。
小结:物体在凹面镜中的影像是倒立的、放大的。
第一个环节玩镜子是为了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有所发现。使学生对镜子的反光现象更感兴趣,从而引发升入的探究和思考。
第二个环节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激发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欲望。
为了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人们对镜子的创造、发明或应用过程,让学生意识到科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拓展延伸应用创新
1、凹面镜、凸面镜的图像特点和平面镜相比有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生:玩凹面镜、凸面镜。让学生知道凸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反射的范围大。凹面镜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反射的范围小。
板书设计:直立的像、表面比较光滑、平的、像镜子一样的东西叫做平面镜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感到天天用到的镜子,竟然还有那么多的玩法,学生充满了兴趣,学得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使学生增加了对日常生活的观察的兴趣。
科学教案 篇6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
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有关电梯的资料等。
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曲别针、重物、实验记录表等。
2、学生准备:每组准备牢固的绳子5米左右和两根结实的木棍。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
1、谈话:每天早晨,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你知道国旗是怎么样升到旗杆上去的吗?
2、讲述:你有没有注意到旗杆顶上有一个小小的装置?——那就是滑轮(板书:滑轮)。
3、提问:滑轮是一种怎么样的装置呢?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各种滑轮,让学生观察,寻找结构上的特点。
4、交流讨论:
滑轮形状——像轮子,轮子上有槽。轮子可以在轴心上转动。轮子外有框,框上有小钩子。
5、小结:滑轮是用来提升物体的一种简单装置。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边上有槽的轮子。它可以围绕中心的轴转动。
6、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
教师利用投影等手段出示生活中使用滑轮的图片或生活场景。
7、使用滑轮有什么好处?滑轮到底有什么作用?让我们继续学习。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
1、出示两种滑轮装置,教师操作演示提升重物。提问: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
2、阅读教材第6页上半部分的内容,了解两类滑轮的名称和结构:定滑轮和动滑轮。
(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3、我们通过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来有没有变化呢?学生提出假设,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书写部分假设。
4、分组实践活动:
⑴各个小组根据提供的滑轮、重物等分别做成定滑轮和动滑轮。
⑵实践操作,研究两种滑轮在提升重物时的不同作用。
附:“研究定滑轮的作用”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题目:研究定滑轮的作用
实验器材:定滑轮(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细绳、钩码、铁架台、弹簧秤、直尺、笔和记录纸。
预测:可以省力。
实验过程:
1、将滑轮固定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滑轮。用两个钩码悬吊在细绳的一端,而另一端钩上弹簧秤。
2、记录钩码的质量和弹簧秤拉力的读数,记录在表格内。测量钩码提升的距离和弹簧秤下拉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钩码的质量 牛顿 钩码提升距离 厘米
弹簧秤的拉力 牛顿 弹簧秤下拉距离 厘米
结论 结论
实验结论:
5、交流实验现象,汇报实验收获。
6、分析实验数据,讨论:使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定滑轮 动滑轮
可以改变用力的方向 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不能省力 可以省力
7、为什么两种滑轮具有不同的作用?你可以用杠杆和平衡原理来分析一下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属于什么杠杆类型吗?解释一下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能够省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滑轮是一种变形的杠杆。定滑轮是等臂杠杆;动滑轮是动力臂是阻力臂两倍的杠杆。)
8、讲述: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优点,也各有缺点,实际上单独使用很少,应用的时候,常常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使用方便,于是就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扬长避短,这样就组成滑轮组。(出示使用滑轮组的场景)预测一下:滑轮组有什么作用呢?
三、游戏体验,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1、布置游戏活动:
⑴游戏工具:两根结实的木棍、8米长的绳子
⑵游戏目的:通过活动和游戏让学生体验滑轮组的力量,了解滑轮组的连接方式。
⑶游戏人数:3—4人组成一组,共同进行活动。
⑷游戏方式:
A、将绳子的一端系在一根木棍上,然后将这根绳子绕过第二根木棍,再回到第一根木棍,然后再绕过第二根木棍。
B、请两位同学站在距离一米远的地方站稳,并握紧木棍。
C、第三位同学小心地拉动绳子的另一端。
观察并体验:结果怎么样?
2、组织讨论:
⑴当你拉动绳子时,其他两位同学能够抓住木棍站在原地不动吗?
⑵如果把绳子再绕木棍一圈,结果会怎么样?再绕一圈呢?
⑶绳子缠绕绕的圈数和你所需要的拉力大小有什么关系吗?
3、拓展研究活动:
组装滑轮组,研究滑轮组的作用。
4、找一找,你周围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他们分别发挥着什么作用?
四、课外拓展研究。
1、课外探究:升降电梯的秘密。
2、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滑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