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备】小班数学教案合集7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班数学教案 篇1一、目的要求:
1、巩固幼儿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能按图形特征分类。
2、培养幼儿耐心作业的习惯。
3、培养幼儿关心他人,乐意助人的品质。
二、活动准备:
教具:图形娃娃,三只口袋,儿童乐园一幅,教室内布置圆形、正方形、三角形
学具:图形娃娃每人一套。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师:我们小四班来了好多客人,你们知道是谁呢?(出示图形妈妈)问:“这是什么?(图形妈妈),图形妈妈怎么啦?(哭)我们一起来问:”图形妈妈你为什么要哭?
2、原来它们的宝宝不见了,我们帮它们找一找,然后把宝宝们送回妈妈身边去。
二、请幼儿把图形娃娃送回家。
1、师:这些娃娃都在儿童乐园玩呢,我们找到它们后,对他们说一句话:XX娃娃,我把你送回家。
2、教师示范,然后请个别幼儿上前把找到的娃娃送到对应的`妈妈身边去。
3、幼儿找娃娃并送回家。
师:我们先帮圆形妈妈找娃娃,找到后对它说:XX娃娃,我把你送回家。
现在帮谁找娃娃?怎么说呢?
还有谁没有回家,送它回家时说什么?
4、师:这些宝宝都回家了,图形妈妈应该很开心!可是怎么还在哭呢?
原来图形妈妈还有好多宝宝没回家,原来它们还有许多宝宝躲在小朋友的桌子上呢。快把它们送到新房子里去吧,边送边说一句话。XX娃娃,我送你回家。
三、幼儿再次操作,把自己桌子上的图形娃娃送到新房子里。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四、游戏:到图形娃娃家做客。
1、现在图形妈妈怎么样了?(笑了)图形妈妈说我们小四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为感谢大家,要请我们去它们家做客,看是哪个妈妈出来我们就去它们家去。
2、幼儿看出示的图形,到相应的图形娃娃家做客。
3、师:我们到图形妈妈家玩得开心吗?好,现在我们回家吧!
小班数学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让幼儿正确读写数字5,并能数出5以内的物体数量。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字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小圆片、小正方体、数字卡、铅笔、多媒体课件、白纸活动过程:
一、情景激趣。
师:小朋友,喜欢漂亮的小金鱼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金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们有多少条,好吗?播放课件。课件内容:鱼缸里有四只小鱼游来游去的玩耍,换一幅场景后,一个小男孩又放了一只小鱼。出示问题:现在有几条鱼啊?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鱼缸:(里面有4条鱼)师:小朋友,我们来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鱼,好吗?(老师边引导数边在黑板上贴小圆片)
2、教学认识“5”
教师又出示一个里面有1条金鱼的鱼缸,将两个鱼缸并列放在一起,问:现在一共有几条鱼啊?教师用另一种颜色的圆纸片在4后加1个。(让幼
儿认识到比4多1就是5和4过后就是5)
3、认识5的组成
数出下列每组图形中物体的数量。
4、找一找
让幼儿相互看一看,摸一摸,看看身体哪些部位的数量是5?
三、我是小画家
教师展示自己用5个图形组合的图形,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个物体,但图形的数量必须是5个。
四、游戏活动:(站圆圈)
教师在室外操场上画若干圆圈,幼儿围成一个大圆,然后师生一起数:1、2、3、4、5,当数到5时,幼儿迅速站到圈里,每个圈只能站5人。给站得快又好的小朋友进行奖励。
计算游戏:摘星星
游戏目标:
1.学习分类,6以内的数数及认数。
2.激发幼儿学数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游戏准备:
1.1—6数字卡各一张。
2.星星10颗,大的6棵,小的4颗(其中大的5个角的红星星2颗,金黄的3颗,大的6个角的黄星星1颗,小的4个角的绿星星3颗,小的4个角的'蓝星星1颗)
3.把剪好的星星放在天空上。(黑板上)
游戏玩法:
1.幼儿观察,说说星星有哪些颜色,哪些星星大?哪些星星小,每种星星各有多少?
2.按星星的大小不同,形状不同,分别进行分类。
3.教师出示数字卡,幼儿根据卡片上的数到“天上”摘星星。
4.教师拍手,幼儿根据拍手次数到“天上”摘有几个角星星。如师拍4下,便摘4个角的星星。
5.幼儿根据教师说的要求摘不同颜色的星星。如教师说摘3颗红颜色的星星,幼儿便摘3颗红颜色的星星。
小班数学教案 篇3活动背景:
在每天的早点时,都会有小朋友问我:“老师,我们吃的饼干是不是圆的?”“今天我们吃的是方饼干吗?”“桌子是不是方的?”我发现幼儿对身边的事物有着敏锐的观察力,有渴望了解图形宝宝的欲望。针对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这一节以认识图形和图形分类为主,课件和游戏贯穿全课的科学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圆形、方形和三角形,感知各形状的不同。
2、能初步根据饼干的形状进行分类,乐意并大胆地喂小动物吃饼干。3、在游戏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
1、课件,《找朋友》的音乐。方形、圆形、三角形卡片一张。
2、三种形状的实物(与幼儿人数相同)。贴有三个形状的托盘各一。
3、饼干图形与幼儿人数相同,嘴巴分别是圆形、方形和三角形的三个小动物。教学过程:
一、认识圆形、方形、三角形,基本了解各图形的不同。
1、师:小朋友,形状王国里来了几位朋友,大家想认识他们吗?(课件:圆形、方形、三角形分别做自我介绍。)
(1)、大家好,我是圆形,我的.身体呀胖乎乎的,一个棱角也没有。你们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圆形的呢。
(2)、嗨,我是方形,我的身体有四条边和四个角。非常高兴能和大家做朋友。
(3)、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条边,三个角,大家愿意和我做朋友吗?
2、师:(课件)刚才三个形状朋友介绍了自己,现在,你们认识它们了吗?能说出它们长什么样吗?(请幼儿分别讲述三种形状的特征。如讲述有困难,链接到前该形状再自我介 ……此处隐藏1111个字……幼儿站队时,让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本班幼儿男孩有几个?女孩有几个?分组游戏时,让幼儿点数每一组的幼儿人数。②在家可以点数一下家中有几口人等。
(3)5以内数的按物计数和按数取物:
上学期我们学到的“1”和“许多”的认识,多教幼儿看到一个物体或一堆物体时,会自然地说出一个或许多,但并不理解其中的关系。在自然数中,一是一个基本的元素,其它任何一个元素都是多个1合成起来的。而“1”是“许多”中的一个,在这一点上既渗透了集合论的思想,也存在着分析、综合这两个密切的相关的部分。这一环的教学,将直接影响今后的计数学习。因此。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通过多次的教学及日常生活中的练习、游戏,使幼儿全部掌握了多数这个概念。在教学中,特别强调了将一个、一个物体组成许多,成为一个整体,再将这个整体分为一个一个的。(也就说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
小班下学期幼儿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与训练,已经能手口一致点数4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根据幼儿计数能力发展的顺序,在幼儿熟练点数的基础上,练习按数取物。在教学过程中,①老师可说出某个数字让幼儿取出与数字对应的物品;②出示某一个数字,让幼儿说出这个数字并根据这个数字去取与数字相对应的实物。比如:出示数字4,幼儿可迅速拿出4个积木等。
(4)比较5以内数的多少与形成:
比较多、少、一样多,是小班科学活动感知集合类的内容,而比较多、少、一样多也是平时生活中经常运用到的,如何更好的让孩子掌握和学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一样多。小班的年龄比较小,好玩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所以让孩子在游戏中玩中学、学中玩 。例如:盖瓶盖(可以提供数量不等的瓶子与瓶盖,让孩子在一一对应的基础上理解多少、一样多。喂小动物等),在这个基础上让孩子进一步了解物品、时间等。
另外,由于小班孩子年龄小,常会因物体的大小和排列形式不同常常会影响幼儿对数的认识,如认为排得开的物体数量就多些,即使学习了“3”和“3”是一样多的以后,也会出现此现象,所以我们应常用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物体进行教学,让幼儿比较,培养他们的目测能力,使他们逐渐地不受其它因素影响,知道物体不论大小、排列、所占空间面积的多少,只要数一数就知道,从而达到数的守恒。在幼儿了解了一样多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数的形成及其意义。比如:1个苹果添上1个苹果,是几个苹果?(1添上1是2),再添上一个苹果是几个苹果(2添上1是3)等,让幼儿了解1个数添上1形成下一个数字。同时让幼儿了解数的意义:例如数字2,2代表任何数量是2的物体,如2可以代表2个娃娃、2个皮球、2棵树、2朵花等。
(5)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图形分类
小班幼儿常把几何图形当成玩具,他们总在“做”与“玩”的过程中把这些几何图形和自己所熟悉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并且给它们取上自己所熟悉物体的名称,如圆饼干、方手绢等。因此,教小班幼儿认识几何图形就要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材料,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有关概念的感性经验。在让幼儿操作的过程中,老师可引导幼儿感知、了解图形的特征(如正方形有四个角、四条边;它们的角一样大、边一样长)。
图形分类:(一级分类、二级分类)
在生活当中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看一看门、窗、电视、桌子、板凳都是什么形状的。
(6)早晨、中午、晚上、白天、黑夜:
随机教育:时间与空间概念是非常抽象的,幼儿不好理解。但是要让幼儿知道早晨、中午、白天、晚上和黑夜,并能正确排序。早晨来到幼儿园;中午在幼儿园里吃饭、睡午觉;中午都做什么了;白天我们上幼儿园;晚上家人在一起看电视;黑夜人们都进入了梦乡。
(7)认识里外:
随机教育:屋子里面有什么,屋子外面有什么;玩玩具的时候教师引导幼儿玩完玩具将玩具放回篮子里面或者橱子里面;延伸到衣服里面穿着什么?鞋子里面是什么等。
小班数学教案 篇6活动目标
1、认识1和许多,了解他们的关系.
2、学习滚接大皮球.
活动准备
1、小猫头饰若干与幼儿人数相等.
2、两个幼儿一个大皮球.
活动过程
1、通过游戏”小猫学本领”,学习认识1和许多,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1) 出示一个猫妈妈的头饰,启发幼儿说出这是一位猫妈妈.
(2) 桌子上面放着许多个小花猫头饰,启发幼儿说出这是许多小花猫.
(3) 请每个幼儿拿一个小花猫头饰戴在头上,启发幼儿说出许多个成了一个,一个的.
(4) 妈妈带小猫集合去玩球,启发幼儿说出一个一个合起来是许多个.
2、小猫学滚接球的本领,双手将球向前滚.
(1)1只小猫学本领.(2)许多只小猫学本领.(3)两只小猫相对滚接大皮球.
活动延伸
在计算角内提供许多1与许多的实物或图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继续学习小猫捉鱼。
小班数学活动:树叶分类
有幸参加了平湖市地十一届双高课的教学比武活动,在去之前准备了一些零散的经验,除了业务上的一些外,更重要的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的.力争在比赛的`24个小时里,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与那里的孩子共享快乐课堂.设计的教案如下:
小班数学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知道物体有长有短,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
2、能比较出2个长度相似的物体的长短。
3、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活动准备:
2条颜色不一的彩带人手一份,2只长颈鹿,不同长短的物体(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动物模仿操
二、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1、教师:小朋友,商店里有什么呢?
2、教师出示有长短不一的裤子图片,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物体长短是通过比较知道的。
三、游戏活动——变变变
老师:出示金箍棒的图片,我们和金箍棒做个游戏吧,跟着老师一起做,先吹一口气,变长变长变长(两手距离慢慢拉长),再吹一口气,变短变短变短(两手距离慢慢缩短)。游戏可以重复两次。
四、在生活中找长和短
教师:小朋友找一下我们生活中有什么长和短的物体呢,幼儿:大蛇长,小蛇短。大鳄鱼长,小鳄鱼短。教师:还有呢?(教师模仿火车汽笛和汽车汽笛来引导幼儿。)
五、给长颈鹿系上神气的皮带
教师:小朋友们,老师有二条长短不一的皮带,我们来给他们排排队。怎么比较彩带的`长短呢,首先两条彩带叠起来,应该怎么叠呢?彩带一边对着一边。这种方法叫做重叠法。还有一种方法是要一边对一边,排排好,叫做重置法。
教师:长颈鹿爸爸和长颈鹿宝宝还缺了一条丝带,请小朋友帮帮忙,比一比,把长的丝带給爸爸,短的給宝宝。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结束部分
比出后分别把丝带送给长颈鹿爸爸的筐里,短丝带送到长颈鹿宝宝的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