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集)八年级生物教案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八年级生物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八年级生物教案1一、说学情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学习生物知识,大部分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学生也从开学初的状态进入了学习中段的状态。八年级学生对动物生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的运动方式有许多感性认识,对肌肉、骨骼和关节等结构也有一定了解,但缺乏对动物完成运动的各结构的协调配合及完成运动过程中各系统的协调配合认识不深。但是,这个时期的学生正是身体发育的旺盛阶段,也是思维较活跃的时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很高,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欲望也很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生理特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而形成正确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动物的运动》是八年级生物课第五单元第2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第一节。本单元主要讲述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以及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而动物的作用和人类的的关系与动物本身具有运动和行为的能力是分不开的,所以本节内容是这一单元学习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
②概述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③说出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能力目标
①学会分析利用媒体资料的方法。
②通过观察动物的不同运动方式,提高学生观察生物运动现象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探究实验、合作学习和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养成细致观察和科学推理的科学素养。
②认识到动物世界的勃勃生机。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
③认识到生命在于运动,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①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
②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2、难点: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
三、说教法和学法
1、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的形式,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利用已有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四、说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模型
五、教学课时:1
六、说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依据“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探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活动。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成为知识产生和建构的场所,是学生“做中学”的乐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科学探究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先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再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以及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再进行讲解,使本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达到学以致用。
七、说教学程序(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设计思路,我将重点阐述教学过程中的以下几个大环节。
(根据教学设计思路,我将重点阐述我所设计的如下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
播放1.奥运会运动员图片;2.动物运动的图片
学生观察、思考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
兴趣。培养学生
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动物运动的结构
1、设疑:奥运会上的运动员要完成各项运动主要是靠身体的哪个系统来完成的呢?
学生讨论思考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请同学们做屈肘和伸直的运动。它是由哪些器官来完成的?
学生体验屈肘和伸肘过程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实践中体验了知识的产生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三)骨
1、设疑:骨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认真积极思考、得出下确结论。
设计意图: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设疑:为什么儿童青少年的骨容易变形呢?老人的骨容易骨折呢?
学生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及观爱老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良好美德。
(四)观察关节的结构
1、设疑:如果人的肘、肩、膝等部位如
果不活动,运动情况会怎样?
学生
观察关节模型。
设计意图:
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关节的结构又是如何呢?它有哪些适于运动的特点呢?
学生讨论并总结关节的结构具有既牢固又灵活的特点。
设计意图: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由“重结果”向“重过程”的转变。
(五)人体关节
设疑:人体有哪些关节?我们在运动中应注意哪些?
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讨论、总结在运动过程中自我保护的知识。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并突出STS的教育。
(六)骨骼肌的结构
1.设疑:运动中牵拉骨完成运动的结构是什么?
2.展示骨骼肌结构的动画。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激发兴趣,揭示内
部的结构。
(七)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关系。
1.设疑:有了灵活的关节,骨骼肌牵动着骨可以绕着关节活动,然而运动的具体过程又是怎样完成的呢?
学生制作肘关节模型,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协作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实验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能力。
2.制作肘关节的模型,探究骨骼肌的着生情况和骨骼肌在运动中的关系。播放屈肘和伸肘的动画。
学生体验屈肘和 ……此处隐藏16514个字……鸽的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有什么特点呢?
5、观察家鸽的呼吸系统(多媒体放映家鸽呼吸系统视频)
师:家鸽的呼吸器官主要是什么?家鸽是怎么呼吸的?气囊有什么作用?
生:看书结合视频,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加分)。
6、观察家鸽的消化系统(多媒体放映家鸽消化系统视频)。
师:家鸽有牙齿吗?家鸽胃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有什么作用?小肠和直肠有什么区别?分别有什么作用?
生:看书结合视频,思考并回答(教师点评加分)。
活动:你认为家鸽有哪些适应飞翔的特征?(学生抢答,教师负责加分)
(三)保护鸟类的多样性
通过多媒体播放一首歌《丹顶鹤的故事》,边放边讲述这个故事给学生听,让学生形成随时随地保护鸟类的意识。
师:为什么说鸟类是人类的朋友?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生:一起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总结小组分数,看哪个小组分数最高,进行一定的表扬。
七:教学反思
八年级生物教案15一、指导思想
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沟通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在此基础上,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二,教学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生物(八年级上册)学习,逐步实现以下发展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动物的主要群体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2.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3.了解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4.通过活动经验对生物进行分类是基于不同生物形态和结构特征的相似性。
5.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如“饲养观察蚯蚓”、“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活动。
6.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例如,查询和收集生物相关信息。
(二)流程和方法:
1.采取“目标激励、同伴互助、师生互勉”的教学策略,增强主动性和紧密合作性,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2.重点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归纳能力和自我检测能力,尽可能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转移给学生。
3.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学习。例如:
(1)问题导向法。根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特征是什么?如何适应环境?跟人类是什么关系?”自学、自答、自测、自反馈,辅以同伴互助和老师点评,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形成自学能力。
(2)实验探究法。让学生更加熟悉“提问—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实验操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利用所学的生物知识,解释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遇到的生物现象,增强学习兴趣,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4)比较法和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知识的比较和归纳,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顺知识脉络,形成知识结构,加深理解和记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2.了解生物科技在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投身生物技术的热情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使命感。
3.明知科技可以促进人类进步,却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影响。知道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善用它可以造福人类,滥用它会带来无穷的危害,树立全面的技术观和价值观。
三、学术条件分析
一方面,学生在七年级学习一学年后,对生物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生物实验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很多学生对生物也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为八年级的生物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目标不明确、自控能力弱、缺乏主动性等。,表现为学习习惯懒散、注意力不集中、完成作业马虎、好奇心过强、缺乏自觉性,学业成绩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因此,从本学期开始,在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加强课堂调控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对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的引导,尤其是对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监控,这样既能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学好,又能促进学生养成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好习惯,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取得明显进步,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四、教材分析
八年级《生物学》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有五章,第六单元“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有三章。教材编写以生活实践为主,内容安排图文并茂,可读性强;栏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空间,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本书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与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一起,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离不开生物圈中绿色植物、人、动物、细菌、真菌等有机成分的和谐共存,前者与后者之间有着很强的相关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类别知识的横向比较,又要注重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多向传递,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努力实现分散、集中、整合的目标。
基本措施:
1、备课和准备教材。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本课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明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同时挖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教育因素,将思想教育融入教学过程。
2.让学生做好准备。深刻理解学生的思想现实、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准备教学方法,准备学习方法。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针对教学目标,灵活采用自学指导、对话、演示、实验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指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发现问题、测试反馈等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课堂有效性。
4.准备作业。注意控制课堂练习量和课后作业量,结合考点,突出重点,精选习题,把握训练质量。除了课后少量的实践性作业外,其他知识书面作业应尽可能在课堂上完成,在课堂上批改,并及时反馈,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作业效果。
5.准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注重知识教学、小组实验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