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5-10-17 21:42:31
(集合)大班科学教案

(集合)大班科学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科学教案1

活动目标:

1、发现、寻找身边一些植物的种子,简单了解种子发芽成长的必要条件。

2、有参与种植活动的兴趣。

环境创设:

蚕豆、玉米、花生、苹果、辣椒等,每人一个小花盆、标签、水壶、小叉子,背景图和苹果生长图。

观察与指导:

一、激发幼儿探索种子的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一样东西,你们看这瓶子里装着什么呀?(幼儿观察)

2、从瓶内到出来(到入单色盆内),让幼儿仔细观察,走向幼儿,让每一个幼儿都看一看、摸一摸。

3、真奇怪,这小小的、硬硬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4、出示苹果生长图,进一步引起幼儿探索种子的兴趣。

5、现在明白了,原来这小小的、硬硬的东西是苹果的种子。

二、寻找种子

1、我这里正好有一个苹果,你们告诉我,哪里有它的`种子?(在里面)

(1) 在里面吗?你们肯定吗?

(2) 好,那我来把它切开来,先切一小快。(怎么没有种子)

(3) 再切一块。(还是没有吗?)(中间切开)

(4) 哦,要中间切开,切开后,请一个幼儿上来找。

(5) 原来苹果的种子躲在它的壳里。

(6) 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植物,他们也都有种子。

2、看、韦老师今天带来了什么?出示蚕豆、玉米(一根)、花生、辣椒。你们认识它们吗?

(1)这是什么?(蚕豆)蚕豆的种子在哪里?哦、我们一会找找看。

(2)这是什么?(玉米)玉米的种子在哪里?哦、我们一会找找看。

(3)这是什么?(花生)花生的种子在哪里?哦、我们一会找找看。

(4)这又是什么?(辣椒)辣椒的种子在哪里?

3、现在请你们把它们的种子找出来。

(1)把你们找到的种子放入小盒内。

(2)把垃圾放入筐内。

(3)小椅子不动,找到种子后再座回小椅子。

4、把你们找到的种子拿过来,

(1)蚕豆的种子是什么颜色?

(2)玉米的种子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3)花生的种子摸上去怎样?

(4)辣椒的种子又是怎样的?

小结:原来种子的颜色、大小和形状都是不一样,它们躲藏的地方也不一样。有的种子它是在外面的,就像玉米的种子:有的种子是躲藏在里面的,就像蚕豆、花生、辣椒的种子;有的种子硬硬的,就像苹果、花生的种子;有的种子软软的,就像玉米、辣椒的种子。

三、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1、那么种子有什么用,它会变成什么?(种子会发芽——长大——结果)

2、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泥土、阳光、水)

小结:小种子埋地下,

喝足水发了芽,

发了芽钻泥巴,

钻出两片小芽芽,

再长变成嫩枝丫,

小朋友们爱护它。

四、种植

1、我们也来试试种植这些种子,好吗?

2、看,这是韦老师帮你们准备的一些材料。(泥土、花盆、小勺子、洒水壶、各类种子的牌子)

3、你们回种植吗?

4、种子种植好以后别忘记插上小牌子。

5、最后,别忘了天天去看看、关心它们。

大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雷电的形成和危害。

2、懂得防止雷击的基本知识,并知道雷雨天要待在家里,不做危险的事。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4、尝试用线条记录实验结果,并能用恰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活动准备:

课件《响雷时我不出去》;音乐《打雷声》。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教师提问,引导幼儿谈话。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听到过打雷看见过闪电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请你们学一学。

二、教师和幼儿一起看PPT,让幼儿初步理解雷电的产生和危害。

围绕刚才观看的视频进行提问: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吗?为什么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雷电有什么危险?

三、围绕课件内容与幼儿展开讨论怎样防雷电。

教师小结:

(1)在室内怎么防雷。

(2)在室外怎么防雷八、表演游戏:《下雨啦》。

情景设计:播放音乐,兔妈妈和兔子们随着轻快的音乐采蘑菇,突然下雨了,打雷啦,兔妈妈和兔子们赶快躲雨,雨停了,兔妈妈表扬躲得好、躲得对的小兔。

活动反思:

对于雷雨天孩子们还是比较熟悉的`,只是关于雷电形成的过程不知道,在听老师讲解的时候,孩子们都听的很认真,我将重点放在雨点的形成上,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在自我保护上我们采用了情景表演的模式,更深一步的加大孩子们的自我保护经验。

大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活动准备:

PPT课件、表格

配套课件:

大班科学课件《多变的天气》PPT课件

下载地址: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气象与军事的关系。

2、了解一些恶劣的天气情况,并播放PPT课件。

3、你们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短信、电视、报纸等)

4、欣赏一段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天气、温度等)

三、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趣味问答: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今天老师就要考考你们——

1、高温天怎样避暑?

2、雷雨天怎样维护自身?

3、雨天出门准备些什么?

四、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1、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该关心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学会维护自身。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气、温度、温馨提示3栏。

2、请小朋友来当一当气象员,在表格上记录一下天气。

大班科学教案4

活动名称:有趣的根

一、设计意图:

幼儿以前见过根,但是幼儿对根的认识不是很全面。本次活动让幼儿自由的探索过程中,寻得快乐,习得知识。非常适合大班强烈的好奇心和求 ……此处隐藏14168个字……理解空气流动能产生风。

大班科学教案14

【目标预设】

1、知道同一时间不同地方的气温不一样,初步认识热带、温带、寒带。

2、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个事物的直线距离。

3、体验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各地气温差异与离太阳的远近有关,初步了解热带、温带、寒带。

难点:能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

【设计理念】

在大班渗透式领域中有一次语言活动是《我们的祖国真大》,其中有一篇儿童诗就是讲祖国的同一时间因为不同地方气温的差异导致了人们不同的生活景象,那么基于这一灵感,我想何不把这一话题拓展开来,研究由于同一时间温度的差异形成的热带、温带、寒带的这一地理现象。大班幼儿或多或少在电视上见到过非洲热带地区和北极寒带地区的人,只是他们还没有一个温度带的概念,所以我决定从这些地区人们的图片入手让他们从具象的熟悉事物开始,慢慢熟悉这三个温度带。在探讨温度带的时候势必会引出他们与太阳之间的关系,这就涉及到科学领域了。活动中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思考温度的高低与太阳远近的关系,并自己动手操作进行验证。大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所以本次活动的难点让幼儿用连线的方法比较两地的距离是符合幼儿能力范围的.。

【设计思路】

温度带这一专业名词是地理课上才教的,怎样才能把这一专业名词变得让幼儿理解呢?这是我设计本次活动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热带、温带、寒带最大的差别就是温度了,所以我通过这三个地方人们着装的多少就能很快找到切入点,利用图片让幼儿自己观察人们衣服的多少得出这些地方温度的不同:有的热、有的温暖、有的寒冷。再从温度的不同引出这些地方与太阳远近的关系,让幼儿自己探索离太阳近的地方温度怎么样,离太阳远的地方温度怎么样?最后再通过动手操作判断这些地方离太阳的远近程度有什么不同才导致了温度的差异,引出热带、温带、寒带这三个名词。整个活动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符合幼儿的兴趣和能力范围,适合幼儿探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了解现在的季节。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季)气温怎么样?(引导幼儿说出不冷不热、温暖等词)我这里有三张图片,仔细观察哪一张是这个季节的人们?

(教师提供三张图片,上面的人们分别穿着裙子、小外套、棉袄让幼儿选择)

(二)初步探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教师出示图片,引出此时不同地方气温差的现状。

教师再出示两张图片:北极人的图片、非洲热带地区人们的图片。

教师:仔细观察这两张图片,你发现那里的气温怎么样?猜猜他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2、初步讨论三个地方气温差异的原因。

教师:其实这两个地方和我们这一样是春天,那为什么这个地方这么热,这个地方那么冷,而我们这比较温暖呢?(教师边说边将这三张图片摆在黑板上)

3、幼儿自由发表观点。

(三)通过操作大胆猜想三张图片在地图上的位置。

1、教师出示有三座房子标记的地球平面图。

教师:这三张图片中的人们分别住在图上的三个地方,猜一猜分别住在哪里?请你把他们送回家。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操作材料已经过塑封处理,每张图片的背后贴有双面胶,方便粘贴。)

3、展示幼儿的操作成果并请幼儿陈述理由。

4、教师示范正确的操作,并请幼儿调整自己的操作。

(四)操作探索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温度差异的原因。

1、谈话引出气温和太阳远近有关教师:是什么让我们的地球保持温暖?(太阳)教师出示太阳图片。

教师:哦,原来太阳能使我们保持温暖。如果想要热一点,我可以怎么办?如果想要冷一点,可以怎么办?(引导幼儿说出离太阳近就热,离太阳远就冷)

2、探索操作方法。

大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能大胆讲述自己知道的"动物之最",体验交流分享的乐趣。

2、知道各种"动物之最",积累相关经验。

3、主动探索"动物之最"的问题,积极寻找答案。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动物之最"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动物之最的话题。

谜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猜一个关于动物的谜语:头小四腿长,脖子高过墙,身穿花皮袄,不声又不响。小朋友们猜出来了吗?

提问:小朋友们真聪明,答案就是长颈鹿,你们知道长颈鹿为什么长得这么高吗?它长这么高有什么好处吗?

小结:长颈鹿是动物王国里面长得最高的小动物,它长长的脖子可以使他看的更远,很快就能发现敌情,这样它就能很快的逃走,它还能吃到大树顶上最新鲜的叶子呢!

二、辩论的形式,说说几个"动物之最"

1、提问:你们知道最重的动物是哪一个吗?幼儿辩论。

小结:(出示图片),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最重的动物,平均有26米长,平均体重有150吨。

2、提问:你知道跑的最快的动物是什么吗?幼儿辩论。

小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猎豹)猎豹是世界上跑的最快的动物,他的最高时速达110公里,相当于高速行驶的小汽车的速度,他可真是了不起。

3、猜测:有一种动物活了152年,据科学家研究,有的能活到200多岁呢!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动物中的老寿星(出示海龟龟)

三、出示一些"动物之最",帮助幼儿认识了解简单介绍飞的最快的昆虫,最小的鸟,最大的鸟,游得最快的鱼,最厉害的恐龙(依次出示澳大利亚蜻蜓,蜂鸟,鸵鸟,旗鱼,霸王龙的图片)

小结:今天我们看来好多的动物之最,有最重的蓝鲸,跑的最快的猎豹,最大的鸟鸵鸟,最长寿的乌龟,飞得最快的蜻蜓,最小的鸟蜂鸟,最大的鸟鸵鸟,游得最快的鱼旗鱼,最厉害的.恐龙霸王龙。

四、分组抢答游戏,巩固学习到的知识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3组,举手回答知道哪些动物之最,哪个小组回答正确的次数最多的获胜。

教师小结讲评。

附:

(1)脖子最长的动物是:长颈鹿;

(2)鼻子最长的动物是:大象;

(3)耳朵最长的动物是:兔子;

(4)跑的最快的动物是:猎豹;

(5)最凶猛的动物是:老虎;

(6)嘴巴最大的动物是:河马;

(7)唱歌最好听的动物是:百灵鸟。

活动反思:

幼儿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认知不全,记录自己认知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对教师现场用简笔画记录的方式感兴趣。总体说来,教学内容对幼儿有吸引力,但是幼儿交流分享的习惯和方法需要培养。

《(集合)大班科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