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会教案[范例7篇]](https://img.jihtu.com/upload/1276.jpg)
大班社会教案[范例7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社会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社会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能用连贯的语言讲述自己喜爱的灯的名称、所用材料及喜爱的原因。
2、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国民俗节日——元宵节,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3、培养幼儿大胆表述和运用新词汇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自制或购买的各式花灯;
2、网上收集花灯图片文字资料;
3、民族乐曲磁带一盘;
活动过程:
1、导入:今天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俗话说“三十的烟火,十五的灯”,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民间又一个十分隆重的传统节日。
1) 介绍元宵节的由来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灯节。古时候,一到过年,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普天同庆。当时挂灯于门上,除了节日期间照明之外,多是为了增添节日气氛。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很多民俗活动是和灯连在一起的,至元宵节这天人们不光吃元宵,观灯、赏灯也是延续了2000余年的民俗,所以俗称“灯节”。
2)介绍元宵节的主要活动:
看灯会:元宵节的中心内容是观灯,所以元宵节也叫灯节。自古到今,元宵灯会、灯谜会总是异彩纷呈,热闹非凡,家家户户,亲人相携相伴而出,赏灯猜谜,其乐无穷。
吃汤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猜灯谜 提灯笼
2、介绍元宵节:元宵节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你们是怎么欢度元宵节的呢? (幼儿讲述过元宵节的经验)
1)各地方的不同风俗 如:陕西人吃“元宵茶”;洛阳人吃枣糕;云南人吃豆面团;舞龙舞狮等
3、我们都知道元宵节的花灯是最漂亮的了!那你见过哪些好看的花灯呢? 它们的名字叫什么?
用什么材料制作而成的?它的颜色怎么样?什么造型?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还有哪些好看的灯。
1)引导幼儿观察网上下载花灯图片;
2)引导幼儿看小朋友带来的灯。
4、学古诗
《正月十五夜》唐.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游騎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5、延伸活动:运用腊光纸等材料,进行花灯的制作。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的设计激发了幼儿兴趣,让幼儿知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是吃元宵,点花灯和猜灯谜。
大班社会教案 篇2内容与要求:
1.有了解自己身边的各种新事物的兴趣。乐于主动收集新的信息。
2.关心周围生活的变化,为我们的生活越过越美好而感到高兴。
集体教学活动:静安公园快乐游
幼儿年龄:果果班5—6岁
执教者:南西幼儿园 罗琳
活动目的`:
● 回味游玩静安公园的快乐,师生共同交流静安公园半日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 乐意用连贯、完整的语言大胆表达对静安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多媒体、幼儿的绘画。
活动过程:
● 教师引出活动内容:我们一起游玩了第一站——静安公园
● 师幼共同回忆、交流静安公园周围的建筑,了解静安寺附近的一些主要建设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交流引导幼儿讨论:你去上海市中福会少年宫吗?你最喜欢什么游戏?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交流引导幼儿讨论:你上过高架桥吗?车子行驶在高架桥上的感觉怎样昵?
● 游戏:静安公园快乐游
师幼一起念“游、游、游,静安公园“快乐游”儿歌,边念儿歌边依次手指点数每个幼儿,最后手指指到哪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来告诉大家“我喜欢静安公园的小秘密!”
● 引出新的讨论
大班社会教案 篇3活动目标:
1. 通过看看、比比、说说,了解自己与他人的成长过程,知道自己的成长与家人、老师、许多人的帮助是分不开的。
2. 感受自己的成长变化,体验成长的快乐。
3.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家人、老师等人的`感谢。
活动准备:
①视频录像:小中大幼儿成长的足迹;②小中大幼儿照片、幼儿手印、足印图及绘画作品多套;③幼儿成长图片一套;④儿童音乐。
活动过程:
(一)了解他人的成长过程
1、谈话,导入课题。
2、播放视频,观看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园的生活活动。
3、分段讨论,说说小中大幼儿的变化。
(二)排一排、比一比、说一说
1、照片排序:按小→大排序,比较照片从小到大的变化。
2、幼儿作品排序:出示幼儿足印图,哪些是小班宝宝的足印?哪些是中班宝宝的足印?哪些是大班宝宝的足印?感知宝宝一年一个样,身体越长越大。
3、出示幼儿绘画作品,按小中大排序。说说为什么这样排?感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能力逐渐增强。
4、幼儿操作:把幼儿照片、手印图、足印图拿出来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按小中大归类,同时播放小与大的音乐。
(三)说说自己的变化
1、以前你上小班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2、通过三年幼儿园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本领?现在你有哪些变化?
3、看图说话,用一句话说出以前的你是什么样子?现在的你又是什么样子的。
4、这些本领是谁教你的,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哪些人帮助过你?
(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感谢之情
1、你应该感谢哪些人?如:个子长高、身体变强壮、自理能力增强、懂事听话应该感谢谁?会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应该感谢谁等等。
2、说说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你的感激之心?
结束:播放轻音乐,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感谢恩人。
大班社会教案 篇4活动目标
1、知道集体的事就是大家的事,萌发乐意为集体做事的情感。
2、提高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形成一些基本的生活动力,逐步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此处隐藏1786个字……气,使空气变的清新;树木可以防止风沙,它们手拉手连成绿色的墙,不让风沙来捣乱;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还可以使我们的城市变的更美丽。
(3)师:所以我们每年春天都要种树,我们要像对待好朋友一样爱护、保护树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爱护、保护它们呢?(请幼儿讨论)
幼A:不砍树,不摇树。
幼B:不采树叶。
幼C:经常给小树苗浇水。
3、结束部分、老师总结
树木、花草绿化了环境,使大地更美丽,空气更清洁,使我们生活的环境更舒服,小朋友要爱护树木、不摇树、不爬树、不采树叶,不但自己要做到了,还要制止别人去做破坏绿化的事,为我们的好朋友——树木,作出我们的一点贡献,好吗?
三、活动评价
这个活动采用了多媒体课件,通过一个个小动物的遭遇,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环境的重要性和树木的作用。各环节紧凑,环环相扣,问题设计巧妙,让幼儿在一个个有趣地问题中思考、探索。获得对知识的了解,达到活动的目标。
大班社会教案 篇6活动目的:
1、激发幼儿交新朋友的愿望,感受新朋友的快乐。
2、进一步了解名片的作用。
3、能大胆地介绍自己,与同伴分享、合作。
活动准备:
1、录音带:歌曲《友谊舞》《找朋友》。
2、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一张名片,自带一件物品。
3、请几位幼儿不认识的老师做客人。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猜我是谁》,引入活动。提问:
1、刚才参加游戏的小朋友,蒙上了眼睛,为什么都能很快猜出后边的小朋友呢?(因为我们都是一个班的同学,天天都在一起,很熟悉了,我们都是老朋友了。)
2、我们菠萝队的老朋友天天都在一起,你们快乐吗?
3、为什么很快乐?
4、那如果我们有了更多的朋友会怎么样呢?
5、你们想认识新朋友吗?
二、两位邻班教师(本班幼儿不认识的`老师)带着礼物出现。
“当当当……”响起敲门声,老师打开门“真巧,一说到新朋友,现在就有新朋友来了。请进!”
新老师与小朋友打招呼,并分别作自我介绍。
三、幼儿做自我介绍
1、刚才我们认识了新老师,现在怎样让新老师认识我们呢?
2、请幼儿分别用名片、口头介绍。
3、名片上面有些什么内容?(姓名、电话号码、住址……)
4、师小结名片的作用。(名片能让别人记得更清楚,更长久。)
四、自主交往活动
老师听说香橙队的小朋友也在寻找新朋友,老师和他们约好了在教室见面,现在,让我们带上名片和礼物,一起去认识新朋友吧。
1、音乐开始,两个班的小朋友分别从两个门进入。
香橙队:你们好,我们是香橙队的小朋友,香橙香橙,快乐心情!
菠萝队:你们好,我们是菠萝队的小朋友,菠萝菠萝,健康快乐!
两个队老师分别作自我介绍。
2、幼儿自主交往。
五、小结,请幼儿和自己新认识的朋友手拉手在一起。
老师: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你是怎么去认识的?你和新朋友一起做了什么?你感觉怎么样?
教学反思:和朋友在一起真快乐,朋友越多,我们的快乐也多。
认识了新朋友真高兴,现在我们和新朋友一起唱歌、跳舞吧!
大班社会教案 篇7活动目标
1、了解祖国的著名建筑、土特产品、美丽的风景和人口众多的城市。
2、通过用照片、明信片、实物、建构等方式布置展览.进一步了解祖国。
3、激发爱祖国的情感。
4、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1、幼儿、家长和老师共同收集祖国各地的照片、明信片、实物、各地特产等。
2、学习建构天安门广场、长城(大雁塔、东方明珠等)各地的名胜。
3、旅行帽、小旗、解说员胸牌、话筒(玩具或其他物品代替均可)等。
4、中国地图(小标记、长江、长城、天安门、珠穆朗玛峰)。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节目主持人,采用提问和答题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祖国之最方面的常识。例如:
——你知道我国最长的河流叫什么?(长江)
——你知道我国最大的广场叫什么?(天安门广场)
——你知道我国最长的城墙叫什么?(长城)
——你知道我田最高的山峰叫什么?(珠穆朗玛峰)
——你知道我国最大的城市叫什么?(上海)
——你知道我国最珍贵的动物是什么?(熊猫)
2、教师提出办“祖国之最”展览的建议,吸引幼儿参加。
3、引导幼儿从祖国之最扩展到祖国各地的特产、旅游胜地、风景名胜等。
——师生共同讨论:我们的展区分几个区?每个区都由谁负责?
——引导幼儿从几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每小组幼儿确立自己展区的`主题,讨论:用什么办法布置展览会。
4、幼儿分小组进行展览会的布置。
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深入到幼儿中间去,为幼儿解决它们无法解决的困难,并给予幼儿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玩“旅游团”游戏。
由老师任导游,带领游客到各展区观看。到了那一个展区就由该区负责的幼儿推选1—2名解说员为大家做介绍,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和特产。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很好地考虑教学的内容、过程和学生的个体需要,而且也能够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有意识地对“教什么”和“怎样教”做出选择,并且,对于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
此次课较好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其最大的特点是:允许选择,自主决定。让学生去选择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最佳的合作伙伴,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汇报方式,表现了对学生极大的信任。信任,就是最好的尊重。
二、关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收集处理信息时,难点在于收集完信息之后,不会进行选择和整理,另外有些与课文内容联系不紧密的信息始终充斥着课堂,浪费了课堂的大量时间,本节课为了避免这两个问题的发生。老师先来收集相关信息,并分成若干信息卡片,暗示学生信息分类,同时要求学生甄别与课文关系紧密的信息,这就做到信息为理解课文内容服务。
三、关于学生对语言积累。
我们常说,厚积薄发,没有深厚的语言及文化积累,薄发就勉为其难了,于是本节课着重语言积累,如理解“辽阔”这一个词,并不是让学生查词典,把它的意思生搬硬拉的让学生理解,而是使词语润物细无声地扎根于让学生的心。先让学生猜,再让学生通过看图片、资料悟,进而让学生想,最后让学生用。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学用结合,达到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