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11-15 21:42:20
语文教案6篇【实用】

语文教案6篇【实用】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学习作者抓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其中课文写翠鸟外形特点和捉鱼的第一、二、三自然段是本课的重点;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1、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2、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3、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再亲切一点。瞧,这就是翠鸟(多媒体课件出示“翠鸟”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

4、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你们专注的目光里,老师感觉到你一定很喜欢翠鸟。你还想更多的了解翠鸟吗?那么就拿出那篇介绍翠鸟的`文章读一读吧。

二:读文作画,张扬个性

1、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

2、看来,同学们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给我们描述了翠鸟的外表、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3、学生自由分组学习,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评: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

4、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读书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实物投影一个小组送来的画)

5、生评

6、还有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画,并给大家介绍一下。

7、读懂了课文老师也画了一只翠鸟(多媒体课件展示),可是忘记了涂色,大家能不能看着提示,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自己练习说一说。

8、学生练习,学生介绍。

评:这一环节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评读感悟,凸显个性

1、翠鸟又漂亮又机灵,还擅长捉鱼。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比比吧。

2、我们比赛完了,各位小评委,评一评吧。

评:能把竞争带进课堂。

3、你们不想把它的形象永远地留在脑海中吗?那就试着背背吧(学生练习背诵,并指名背诵。)

4、同学们都很棒,其实背诵也是一种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吗?

5、是呀,老师也有这种想法。可是能捉吗?

6、为什么?

7、你们真是了不起。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如此的丰富多彩。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就让这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

四:拓展延伸,放飞个性

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凭着自己的力量,读懂了课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或疑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收获或疑问给自己布置一道家庭作业题。

五、小结

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通过与两类人的比较,能说出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2、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3、理解作者忧乐观的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通过对作者忧乐观的评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过程:

一、美景欣赏

自读课文,划出描写岳阳楼景色的句子,读一读,试简要概括它们的特点,并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情感体验

1、划出文中描写人们欣赏景物所产生的情感的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2、造成他们产生不同感情的`原因是什么?结合课文内容,试作分析。

三、作者之志

1、面对这样两种人的表现,作者的态度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作者具有的宽广胸襟和的政治抱负。

四、文章主题

1、滕子京是否属于“仁人”?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2、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五、“仁人”之心

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范仲淹身上,我们看到了忧国忧民的责任心和先苦后乐的忧乐观。面对这样的“仁人之心”,你有怎样的感悟。请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

六、学(教)后记

七、随堂练习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解释加点字词

⑴古仁人之心()⑵或异二者之为()

⑶先天下之忧而忧()⑷微斯人()

2、翻译下列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微斯人,吾谁与归?

3.“古仁人”的“忧乐”与“迁客骚人”的“悲”“喜”形成鲜明对比,前文中概括写“迁客骚人”的悲的句子是“”,喜的句子是“”。

4.文段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5.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A此段文字在《岳阳楼记》中是显示主题的段落,作者在此段中抒发了自己的远大抱负。

B此段文字探究了古仁人的博大胸怀,揭示了古仁人与上述两种人不同的思想根源。

C此段文字在前文写景的基础上阐发议论,点明全文的中心。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地球的美丽和唯一,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解说词的准确、严谨。根据批读要求,边读边批。

一、引入课文

说起地球,我们的心中就会涌起无限温暖的感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美丽的地球。

二、检查预习

三、粗读课文,提出疑问

1. 读1、2段, ……此处隐藏1476个字……作,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议要点:

⑴ 语言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

⑵ 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

2、再次修改自身的习作。

三、展示台

1、同学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展示内容。

2、展示自身想展示的内容:

⑴ 在小组内展示。

⑵ 在全班展示。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同学想一想发现了?

2、说说自身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⑴ 自身读一读。

⑵ 指名读。

⑶ 小组竞赛,说说发现了什么?

2、读读背背。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寓言故事,知道成语教狐假虎威的意思, 对课文中的狐狸和老虎有自己的认识。

2、学会用如果就说话。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对寓言故事,既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的体验,又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2、抓住课文中关键的词句体会狐狸和老虎的角色特点,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DVD、狐狸、老虎图案。

教学流程:

一、揭题设疑,导入新课

(出示虎狐图案)同学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动物吗?(虎和狐)

谁能说说你对这两种动物有什么看法?(学生说)

一只狐狸从老虎身边窜过,老虎扑过去,把狐狸逮住了。狡猾的狐狸和威猛的老虎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老虎和狐狸的寓言故事。

板书:狐假虎威

看清生字狐这个字读(hú),意思是指狐狸,虎的意思是老虎,威字是什么意思?假字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狐假虎威这个故事的内容又是如何呢?就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来解答吧!

二、DVD演示课文内容。要求学生边看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请小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懂课文。(生自读课文。)

2、读了课文,你们知道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了吗?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生复述课文内容。)

四、品读感悟,内化体验

1、狐狸是怎样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吓跑的呢?故事是怎么开始的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①想想当时老虎和狐狸各自的心情怎样?它们会想些什么呢?

②老虎要吃狐狸,说明什么?(老虎凶猛)

③(出示图片)多么凶猛的老虎啊!眼看狐狸就要被老虎吃掉了,想想狐狸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害怕)

2、接下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27自然段。(生同桌互读,小组分角色读。)

①这个时候狐狸是怎么办的呢? DVD演示27自然段内容。

②狐狸一共说了几次?(3次)请找出第一次说的话,齐读。

老天爷是什么人?狐狸说话时是什么样的语气?(趾高气昂)能用这种读读狐狸说的话吗?

③了解关联词如果就,并用它说话。

④老虎对狐狸说的话信吗?可用个什么词来形容?(半信半疑)

⑤狐狸又是用什么办法打消老虎的疑虑的?指导朗读第47自然段。重点指导读狐狸第二次说的话。(用自信的语气读)

来到大森林里,狐狸和老虎一前一后地走着,(DVD演示内容),它们各是怎样的神态?可让学生表演。相机理解:纷纷逃命、得意洋洋。

⑥百兽怕狐狸吗?为什么纷纷逃命呢?请朗读狐狸第三次说的话,应用什么语气读?(得意洋洋的语气)

3、那些百兽真的是怕狐狸、被狐狸吓跑的吗?读完第8自然段你就明白了。(齐读第8自然段)

①但老虎以为小动物们是被谁吓跑的呢?说明老虎怎样?(以为是狐狸。说明老虎笨)

②课文学到这里,同学们对假这个词语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它是借着谁的威风,是谁吓走了谁呢? (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森林里的动物,还借着老天爷的威风把老虎吓走了。)

③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就是比喻借助、倚仗别人的威风或势力吓唬人、欺压人。

④说说你对狐狸和老虎的看法。

⑤结尾掲示了野兽逃跑的真正原因,反应出了老虎思考问题的简单幼稚,不能识别事物的本来面目,对狐狸的.话信以为真,结果被骗。

五、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我们不仅从语言上(狐狸的三次说话),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了狐狸的狡猾。它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比喻一种人:这种人自己没有本事,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他人。

大家喜欢这个故事吗?想象一下,当老虎明白自己被狐狸骗了后,接着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呢?(学生说说)

六、指导朗读

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生朗读。)

七、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教学反思

《狐假虎威》这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成语故事,学生都非常喜欢、很感兴趣。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看到事物的本质,不能被表面现象迷惑了。由于课文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适合学生朗读和表演,所以我在教学时努力体现以下几点:

1。读与思相结合。

在教学中,我注意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并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再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狡猾的狐狸是如何借着老虎的威风把小动物们吓跑的。这样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

2。读与说的有机结合。

读是对信息的输入,而说应该是对信息的输出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是一个长期训练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读与说结合起来,并加强训练。中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一特点,联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读与演相结合。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中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学生表演课文的环节,学生把狐狸的狡猾,老虎的愚笨表演得活灵活现,维妙维肖,这也就反映出学生已经把课文内容读懂了。

虽然这节课,我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练读,教给学生读的方法,但在教学中忽视了部分后进生,没有给他们提供适当的锻炼机会,势必会导致班级整体朗读的不均衡。我想今后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更多的学生提供表达与朗读的机会,真正实现教师与全体学生间的互动。

《语文教案6篇【实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