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5-07-16 21:42:12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

《最后的玉米》讲述的是最后的玉米在经历自信、不灰心——心灰意冷、抱怨——感激这样的心路历程后,最终明白了成功有时候需要等待,任何时候都要相信自己的道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能力增强了,生活认知仍然很有限,对玉米“自信—灰心—抱怨—感激”的心路历程很难有深入的感受。于是,我抓住了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不着痕迹的引导,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中的'心理体验来体会,或通过与老师、伙伴的交流来感受。这时,学生不仅走进了玉米心里,大胆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我也顺势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来读文,他们也能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了玉米的心情。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教学中,我给了学生们充分读文的时间,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三个要求一以贯之,让他们读深入、读扎实。自由练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和个性;男女生赛读:读出玉米过去样子和现在样子的鲜明对比;变成玉米说说抱怨的心里话,扮演老婆婆夸夸很棒的玉米:入情入境地体会心情,表达感受;还有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等,让学生通过不同方式、全方位的接触文本。并让学生学会评读,在评的过程中学会倾听、欣赏、改进!给他们充分的信任,让他们在读中不断思考,加强感悟,让他们读有兴趣,读有收获。为什么老婆婆一直不摘走最棒的玉米?为什么说最后的玉米获得了最高的荣誉?不需要老师步步紧逼地设问,枯燥乏味的讲解,通过朗读,通过在朗读中思考交流,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2

《曹冲称象》一课是一篇记叙文,主要写曹冲小时候运用巧妙的方法称出一头大象重量的故事。我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曹冲称象》为学习材料,创设了一个个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抓住文中几处内容进行对比。

(1)官员们和曹冲的对比

(2)曹操前后态度的对比

(3)官员们称象的办法和曹冲称象的办法的对比。

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是本课的重难点,我重点指导学生读好这两段。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主要让学生抓装直摇头”的“直”字来强调曹操对这些办法是不满意的.。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用称象课件演示称象的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曹冲当时是如何称象的。注意指导学生抓住表示先后顺序的词“先然后再最后”,描述称象的过程,为复述课文作准备,也为练习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某件事情的口语练习做了准备。在总结板书时指出曹冲不是神童,他的办法是想出来的。表现在他认真听别人的议论,从中受到启发。在拓展练习时,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我就问:如果是你,你

会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一下子孩子们沉默了,知道陈尚阳说出用人来代替石头进行称象之后,教室里的气氛活跃了起来,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扩展。《岩石书》教学反思

《岩石书》这篇课文,通过小朋友川川和磊磊跟勘探队员的对话,讲述有关岩石书的故事。

课文是以对话的形式来写的,于是我把教学重点放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上。但课文中对话的提示语有的在前,如:磊磊说“这书上有图画吗?”有的提示语在中间,如:“太好了,太好了1川川和磊磊一齐跳起来,拍着手说,“我长大了,也来读这本大书1有的提示语在后,如:“这书上写着什么呢?”川川和磊磊一起问。有些对话没有提示语,如2、3、4、5自然段的对话。所以,在分角色朗读之前,要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读懂那句话是哪个角色说的,特别对没有提示语的对话,要引导学生通过说话的内容来确定是谁说的话。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分角色试读。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赛读等形式进行朗读训练。我注意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当角色朗读的机会,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

通过朗读,使学生懂得了为什么叫“岩石书”,岩石书上“写”着什么,告诉我们什么,读了这本“书”有什么作用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科学,爱地质科学的兴趣。

《自己试一试》教学反思《自己试一试》是小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记叙文,文章讲的是一个科学家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一个盛满水的鱼缸里放进一颗石子儿,鱼缸里的水马上漫出来了,如果放进去一条小金鱼,水就不会漫出来,为什么?其他同学对这个答案深信不疑,回答的答案闹出了笑话,范文之教学反思:自己试一试教学反思。一个叫伊伦娜的孩子觉得科学家的话不对,在妈妈的提醒下自己做了试验,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明白了科学家的用意。文章旨在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明白:科学家说的话也不一定是正确的,凡事要动脑动手,亲自试一试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这篇课文,我在教学时采用理解重点句子来突破中心的方法,很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篇文章中出现了两个很重要的反问句。第一句是妈妈的话:“你既然想不明白,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我采用重复读,联系上下文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读,并出示句子“我们不该好好学习吗?”让学生理解这类句子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孩子们很顺利地理解了妈妈的话的意思:想不明白的问题要自己去试一试。第二句是科学家最后说的一句话:孩子,为什么你会认为科学家的话全都是正确的呢?由于有了上一句理解的基础,这句话很快就被孩子们解决了:科学家的话不全都是正确的。孩子们把这两句

话都写在练习本上,这就是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为了更深一层地理解,我鼓励孩子们把这两句话的意思多读几遍,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说说有什么感悟?课堂上顿时炸开了锅,孩子们都津津有味地讲述自己的生活故事。

这节课重点难点部分用的时间并不多,但孩子们理解课文的深度相当可观。语文课堂的知识点太多,我们不可能一一都能详细地讲给孩子。在实用的课堂上,我们更提倡抓住一两个方面讲细、讲深,让孩子们在在学习中有所悟,思想有所洗涤,能力有所提高。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3

今天的研修学习到了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所谓的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与师本化、灌注性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郭教授的“生本教育”让我领悟到了教育的本质,更让我看到了构建高效课堂的的方向。

我在几年前教过一年二年级的语文,《语文课程标准》 对二年级的孩子已经规定了写话的要求,所以我在一周会布置两三次日记。到了二年级孩子们已经能够写完整的句子,但 ……此处隐藏13654个字……p>不足之处:

1、没有注意引导孩子进一步认识观察的重要性。特别是怎样进行观察?

2、在学生活动面方面还需拓宽,教师在教学节奏还不够紧凑。在学生弄懂了寓意的基础上,没有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想。

存在原因:

课前准备不足,没有认真地备课,钻研教材,做课件。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没有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设各种活泼、有趣的教学情境。

整改措施:

怎样进行观察?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同时也是本课应该突破的语言发展。提高是思维的关键,在学习第3自然段时,为了让学生准确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引路的。让学生大胆猜测列宁当时是怎样想象的,一边仔细观察,最后一步一步的找到养蜂人。让学生的语言与思维能力同时得到训练与提高。(这个环节中,用简笔画勾画路线图。路边的花丛——花丛里有蜜蜂采蜜——蜜蜂采了蜜就飞进了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小房子——找到养蜂人。)这样就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我运用了精美的课件,将孩子们带入到了真实的情境中,所以孩子们看到了,感受了,也投入了,整堂课中,他们的精神是饱满的,情感是愉悦的。他们跟着张衡,学着张衡,感悟着张衡,相信他们对于认真观察,善于思考,一定会有更新的认识。

不足之处:

1、没有对本课的相关内容和相关知识进行必要的补充,那么对本篇课文的理解只会流于表面。

2、只是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懂,没有注重情感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在教学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存在原因:

我没有注意体现学生是课堂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注意做到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意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平台。

整改措施:

《恐龙的灭绝》这一课的科学性比较强,所以我们在使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师生一起带着疑问阅读课文,在想象中漫游恐龙王国,在漫游中轻松愉快地朗读课文,达到正确、流利的程度;同时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好奇心,有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愿望。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2

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会,可以组织学生倾听杨树唱歌、观察杨树、画杨树。

一、品读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他们切实体验到语句美、意境美。如:学完第一节后,这样引导学生品读:“假如你现在就是一棵欢快的杨树请你配上动作,读出快乐的感觉吧。”

二、在学习第一节时,“为什么下雨时唱得响亮”,有的`说:“因为杨树喝饱了水,所以唱得响亮。”因为下雨了,雨水给他洗了澡他心里太高兴了,所以就唱得响亮了……虽然学生的话很稚嫩,但很有个性完全是心声的流露反映了他们眼中的世界。课下,我认真思考认为还有一些不足:课堂应重视引导学生想象,如杨树还会把歌儿唱给谁?在歌中唱什么?此时应重点引导点拨。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3

因为本学期要求要背会三十首古诗,我在看书的时候,发现本册四首古诗中,我们已经背过了三首了,这一首《赠刘景文》是没有接触过的。于是我在本周开始就已经安排学生背诵了。我发现一个情况,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的'。我每周要求的古诗,孩子们个个背得好极了,可是要求他们背的课文却有一部分学生很不流利。这是怎么回事呢?本课准备在学生全背后之后再讲,所以没有小结。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4

前几天,我在年级组里上了一节研究课——《学棋》。《学棋》是个浅显易懂的故事,课文讲述了古时候两个学生向围棋能手“秋”学下棋,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心不在焉,导致所学结果截然不同,一个成了出色的棋手,另一个却棋艺一直没有多大长进,从而告诉人们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的道理。课文极其简单,乍一看似乎都很明白,但如何运用语文的方式将这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镌刻孩子的心田,让他们学有所得呢?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教学时,先让学生自由轻声地朗读,然后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抓住“能手”“远近闻名”等词语来理解,从而感受到秋棋艺的高超,明白这两个学生都是向这样一个高手学习的。再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则抓住“出色的棋手”和“没有多大长进”,从而知道两个学生学棋的不同结果。在探究为什么会有这截然不同的结果时,则抓住“专心致志”和“走神儿”,了解两个学生学习时态度的不同。

为什么两个学生向同一位高手学习,而学的结果却截然不同呢?第二自然段主要描写了两位学生学棋时的不同表现,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明理的关键。教学时,我在引导学生看图的基础上,让他们默读课文,分别用直线和曲线划出描写两个学生学棋的句子,再让他们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在交流第一个学生时,让学生找找表示动作的三个词,从而认识到听、看、问的重要性,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专心致志”。在交流另一个学生时,则抓住“走了神儿”和“不由得”,感受他学习时的心不在焉。再让学生对比朗读两段话,进一步知道两位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截然不同的。从而以读带讲,以读促思,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白了正是因为两人的不同的学习态度,才导致了这样不同的学习结果。

最后是训练孩子们的说话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在介绍完两个学生是怎么学棋的以后,我要求学生用“因为……所以……”这个句式进行说话练习。使学生在研读课文、了解了故事的情节后,通过自己的表达,进一步掌握课文字词的使用,理解学习态度与学习结果之间内在的.因果关系,并能明白“专心致志”对于学习成败的重要性,从而深化课文的教学和教育意义,懂得学习要专心的道理。

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文中蕴含的道理浅显易懂,关键是要让学生接受了教育并把专心致志的学习态度落实到实践中去。因此在学完整篇课文后,我让学生进行了一个拓展对话表演,让学生以不同的身份畅谈感想,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理,并以此指导自己的实践。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5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放手让学生自学。板书课题:充气雨衣。提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充气雨衣的发明者是怎么想与怎么做的?

抓住两个问题:1、小林在发明充气雨衣时,有几处绝妙的`想。2、小林想到后,是怎么做的?带着问题带着笔学生开始细读课文。

在自学的基础上,小林想的地方有三处。一是躺在床上想:抓住“改”字。二是问题又来了,抓住“叠”。三是心想,抓住“代替”。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出来。而第四自然段中,“随着优美的乐曲,看着裙子像花伞,然后联想到雨衣。这是小林小发明的动力。而且这一句的语言文字上,写得相当不错,因此,我就着重抓好这句的教学。

同样的方法,完全放手让学生找出两处“做”。再标出动词。在小组里合作讨论交流。汇报反馈时,小结出:想就是动脑,做是动手,然后回到单元主题,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思考多实践这样才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一堂课也就将这篇文章结束下来了。我上完了,感觉很轻松。我相信学生也是。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