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时间:2025-08-16 00:12:23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失物招领》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

《失物招领》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一件很平常的事,课文的题目取得很妙,明明是乱扔的垃圾,课文里却被称为是“失物”。开始,我拿出课间学生在教室里捡到的橡皮跟铅笔问:“这是谁掉的?请你来拿回去。”随即揭题,刚才的就叫“失物招领”。我从日常的班级生活入手,不但激起了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了题意。

在出示课题之后,我就问学生:“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想问的吗?”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些失物的主人是谁?它们是怎样被主人认领的?主人又是怎样处理他们的呢?这些都成为了孩子们质疑的内容。于是,我让孩子自己带着提出的问题,在读中自主发现、自主感悟、交流讨论。从而提高孩子的问题意识和合作精神。

当读到第七自然段“那几位同学脸红了”的时候,我让学生思考,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有个孩子问:他们为什么会脸红?让孩子们说说他们为什么会脸红啊。如果你就是那其中的一个,你又会怎么做呢?下次我们去郊游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读文感悟中矫正不良行为,自觉养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

在拓展延伸时,我让学生看看自己的.前后左右有没有“失物”,如果有,该怎么做?于是孩子们纷纷寻找教室里的垃圾,有的甚至拿起小扫帚扫起来。我问孩子们,如果在校园中、街道上或家附近有“失物”,你将如何行动?从课文再回到生活,让孩子们学会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但在课堂上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对垃圾的处理问题上,认识很粗浅。绝大部分的孩子都停留在把垃圾捡到垃圾箱,不随便扔的层面。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2

一年级下册第12课有篇课文题目叫《失物招领》,讲的是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植物园参观。在午间休息时,孩子们吃自己带的午饭和水果。准备回家时,老师和园林工人张爷爷把孩子扔的垃圾当作失物,让他们领了回去扔进了垃圾箱。

那天,刚一上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2课《失物招领》。”我话音刚落,一个同学就忙站起来问“什么叫失物招领?”“小朋友们,失物招领就是……。”(我准备了我们班上个星期王文菲同学在三中老门口捡到一个钱夹,交到学校大队部,归还失主的事)我话没说完,一个同学说老师地上有一张纸头,我捡起来一看,是一篇小作文的草稿,是写他过生日的事,而且写得还不错。我想这不是现成的失物吗?而且跟课文的内容十分符合。这张纸捡得真是时候,我何不来个现场的失物招领呢。我就说:“小朋友们,老师现在捡到一篇作文的草稿,大家请看,我把手中的纸扬了一扬,这就是失物呀。是谁丢的谁就是失主,请失主快来把它领回去吧?”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说不是我的。我怕丢得同学不知道,又说:“这篇作文写得还不错呢!我给大家读一读:今天,我非常开心,因为今天是我8岁的生日。爸爸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好大的蛋糕,上面有我最爱吃的奶油和水果,真是太棒了。我还收到了很多好朋友的`祝福和礼物,我好开心啊!……这是谁丢得呢?快来领回去吧”可是没想到还是没有人认领。这时施伦论说可能是王刚或刘栋的,因为纸头在他们的桌子下面。可他们也不承认,我只好作罢。我转念一想,可能是我最近对学生乱扔纸头管的比较严,所以他们不敢承认。就说:“就让这件失物暂时放在老师这儿,请失主尽快来认领。老师不会因为他不小心扔纸头而批评的。希望他是个勇敢的孩子,老师等着他。”

上课时间短,我也只有抓紧时间上课了。但这件事整个上午我都挥之不去,萦绕心头。我多么希望我的学生能勇敢地到办公室来对我说:“老师这张纸是我丢的,我来把它领回去。”可一个上午过去了,还是没人来。

下午,我在批学生作文的时候,竟然批到了这篇小作文,我连忙翻到封面去想看看到底是哪个小家伙让我这么好找。原来是刘栋,那孩子文静,不太爱说话,有点内向,我上午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问他,凭他内向的性格,有爱要面子,肯定怕我批评,所以不敢承认。我连忙把他请进了办公室,和蔼亲切地先跟他聊了聊一些学习生活的情况,接着问他什么时候生日,怎么过的。他显然知道了我的用意,低着头小声地说:“对不起,老师。那张纸头是我丢的。”听到这儿我真是开心地笑了。我把纸头拿出来,还给他说:“物归原主,你写得很好,继续加油哦。”他伸出原本有点紧张在扯衣角的手,领回那张草稿纸,我分明看见了他脸上灿烂的笑。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发现刘栋学得比以前更认真了,作文也越来越有进步了。我在想:如果当时我把刘栋叫进办公室里来,不是和风细雨地跟他聊,而是疾风骤雨地批评他,我想,他那只胆怯的手永远都不会伸出来把那草稿纸领回……我们班的“失物”可能会越来越多。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3

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是个人人皆知的话题,小朋友是最纯真的,所以上这一课对他们会有很大的反响。在《失物招领》的教学中,我就注重了精心的预设和情境的模拟再现,整个课堂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跟随着学生的思路,我像裁缝一样将他们的思路穿连起来,一步步引导他们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学生的发言精彩之至,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之深刻,使我非常欣喜。当我教到:“不,有不少同学掉东西了”的时候,停下了问:他们有没有丢东西呢?他们丢了什么?学生们不仅回答了我的.问题,他们还结合到校园环境的建设来认识到了自身行为的不足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之前我总以为一年级的小朋友认识不到问题的要害,而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让我深深地懂得了小朋友他们不仅纯真而且也懂得不少道理。

课堂上也没有发不起言的学生,只有不精心设计备课和很好引导的老师才会出现课堂的冷场。预设中“探讨乱扔垃圾的坏处”这个问题,尽管在预设时设计到了,我根本未曾想过学生回答得起而且还能从中反思自己,只是想如果他们认识不到,到时直接告诉他们就行了,本来这个问题就有一定的难度。可他们不仅想到了,而且认识还那么深刻,这更让我坚定了一个信念:精彩的教学源于精心的“预设”和教师的“课堂引导”!生成之花在预设和引导的土壤中绽放异彩!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4

《失物招领》一文主要讲了唐老师带领一年级一班的学生到植物园参观,中午吃饭时同学们乱扔垃圾,老师用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领回了垃圾,旨在让学生从文中受到启发,反思个人行为,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本课教学努力做到与学生生活相连,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并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中自主发现、自主感悟、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精神。

一、创设情境, ……此处隐藏7520个字……在地面对“语文”。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3

一般在下午上语文课,是我最头痛的,因为孩子们在这个时间要么萎靡不振,要么小话不断。而那天正好在下午第一节上《失物招领》。怎么办?我毫不犹豫地采取了小组比赛的形式。“我们比一比哪一小组能夺得今天得最佳小组,好不好?”“好!”一番激励之后,孩子们的似乎已经准备好进入学习状态,我开始了正常的课堂教学。

齐读课题,初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准生字字音后,我让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记忆生字的方法。“好,最精彩的比赛开始了!赶快把你们小组最简便,最有趣的记字方法告诉大家,你们组就得一个小苹果啊!”一时间,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小手如林。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猜字谜,编故事种种方法纷纷涌现。看看时间已过去一半,我还有读通课文的任务没有落实呢,不禁有些急躁。“我用变一变的方法记‘同’。”第二小组代表徐威威站起来说,“我们前两天刚学了 ‘向’,把‘向’的一撇去掉,在里面加一横,就变成了‘同’。”“对!”我在黑板上写下“向”这个字。“向,方向的向,同,一同的同。”徐威威还区别了它们组了词。我在他兴奋的目光下给他们这组加了一个小苹果。“老师,我们有,回去的回,把下面一横搬到中间这个口的.上面来,变成了同,同时的同。”方仔宁的回答让我有些意外,我马上写上了“回”,欣喜之余不忘给他们加上一个小苹果。“好,其他字可以怎么记呢?”我急于完成教学任务紧追了一句,况且“同”字的字形也实在是简单。“老师,老师,我们还有……”“老师,我也有别的方法。”当时,学生似乎对这个很感兴趣,竟有学生站起来,把手举得高高的。我有些无奈地看着他们。“好,你说。”我点了第三小组的钱地。“树洞的洞字,把它去掉三点水,就成了同,同学的同。”真没想到,你们这组的课外识字还真多,用这种减一减的方法,也记住了这个字。”我马上给他们组加上了一个小苹果。“老师,我们组也有自己的识字方法,织网的网,去掉里面的两个‘ ’,加上一横和一个口,就是同,同意的同。”周欢已经迫不及待地冲口而出了。我不禁有些惊愕,备课时我可没有想到这么多啊!甚至我还不知道学生认识“回”“洞”“网”这几个字!──课本中还没学呢!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4

有句俗话,“人犯错误不可怕,怕的是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走出今天的课堂,我才发现,自己并没发现其中的问题,或是很晚地才发现。虽然选在了月初讲课,但是准备的并不仓促,是出发点出了问题。

这节课,我依然选在我们班讲,主题是让大家学会写“lost and found”--失物招领。是的,我只是把主题定在了写,而并没有涉及到说的问题,更可怕的是,竟然连写的部分都进行的那么仓促。很失败,只能这么说。

这学期四次汇报课都已经结束了,我没想到,我还停留在自己的那个小圈子里面转来转去。这次课,一首“do re mi”拉开了帷幕,课前,高潮迭起,同学们唱的起劲,拍子打的欢快。当上课铃一响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却渐渐失去了鼓励他们说的`热情。第一环节检查作业的部分,说要检查,可是紧跟着冒出了一句不检查,做练习。之前我并没有料到这会因为我的语言组织不当,造成了大家的误解。第二环节的单词朗读部分,为了节省时间,又觉得大家都会了,我选择了小组成员共同朗读,挑了极个别读的程度不是十分好的学生单独再读一遍。讲到铅笔盒“pencil case”一词时,我使用了自己上学时用的那种很旧的铅笔盒在屏幕上做了展示。本来是想自己拿学生的铅笔盒稍作比较,简单评价。但突然想问问学生的意见,见很多人举手,就每个都试着说了一下,耽误了不少时间。这看起来似乎就没什么必要了。

从第一次上汇报课,一直到现在,我都没有落实一个我最应该在课堂上实施的问题,那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大声地说英语。今天同样,我又一次地犯了这样的错误。第三环节,出示了一则招领启事和一则寻物启事,这是本节课的中心,也是重点。只言片语,朗读,翻译,将出了写作中需注意的地方,又跳到了下一环节。难道我不是在限制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吗?他们每个人似乎都失去了他们看似宝贵的机会。而我却一直在心底认为,他们都已经能够说明白了,说了是浪费时间,耽误后面的环节…

是的,我剥夺了六年级的孩子在初学英语的课堂上最需要的东西。长此以往,他们以后会不会渐渐走向哑巴英语?我深深地感到自责。

如果说一节中有一个最大的亮点,那么我到是找到了这节课中最大的一个不足,甚至是缺点。第四环节的小组讨论,我把自己固定在了小组模式中。大家虽然讨论的非常激烈,但是后来让大家练习书写失物招领时,我却听到了一个学生在偷偷地问其他同学:“老师是让写汉语,还是英语啊?”毫无疑问,不是他的错,问题根本来源于我。小组讨论的问题,我之所以是用汉语呈现的,是考虑到学生的词汇量和阅读理解能力。但是后面的回答却也像是根据这些问题“量身定做”的。我评价中的罗嗦,学生中的汉化回答,真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语文课。

我从未设想过,45分钟的英语课竟然脱离了初学英语者的需求,英语教学中的主渠道。在课堂上,有些时候,为什么我总是慎之又慎,生怕学生学不会,所以固定在过多的汉化,过多的解释之中,我应该更多地相信他们能够习惯成自然?渐渐地使他们感觉到,一节课,他们的确进入了英语的世界。

我想,也许我真的该重新定义英语课堂分别赋予教师,和学生的含义。我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够大声的把英语说出来,每个人都能在笔下挥洒他们漂亮的英文字体。要想真的达到如此地步,我要重新审视每一个45分钟给我带来的思考题。我会努力地想出各种办法,突破重重难关,真正让学生感到“四位一体”的英语课堂原来是如此的有趣。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15

《失物招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件事。通过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学生,让学生领回垃圾,从文中受到启发,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自觉维护环境卫生。

在课文导入时,我先播放一段失物招领的'录音,然后我告诉学生,把丢失的东西领回去的过程就是失物招领。通过事实,让学生能更清晰的明白“失物招领”的意思。并回忆上次春游中,自己是否也遗失了自己的“失误”。

在学习课文生字时,我跟以往一样,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方式让学生先复习生字词,学生的自尊心强,好胜心更强。利用学生的这些特点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字词,发现规律,让他们充分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低年级学生的记忆特点是记得快,忘得也快。学生熟记生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重复。但是多次重复,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所以重复中必须有所变化,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

在朗读课文时,我让学生同桌讨论,自行解决问题,“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化,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能力。在启发学生领悟朗读的语气时,我随机出现问题,让学生揣摩不同身份人物的心情来朗读,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朗读水平。当学生提出“老师和张爷爷为什么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时,在交流、朗读的过程引导孩子练习说话:老师和张爷爷看到了……看到了……看到了……说话的训练,一是有助于检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二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失物招领》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