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随笔》读书心得

时间:2025-10-13 04:30:09
《蒙田随笔》读书心得

《蒙田随笔》读书心得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想要更多的了解随笔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蒙田随笔》读书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蒙田随笔》读书心得1

感悟其一:生命的本质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这样的人生,不仅是有意义的,而且是无后顾之忧的,安全的。不是吗?我们看过了多少风云一时不可一世的人,最后的结局是何等的悲哀,纠其原因就因曾有的一时糊涂。

同样,我们也看到了多少已过耄耋之年的人,仍精神矍铄,意气风发。就因为他们热爱生命中的每一天。是这样的历程把他们的生命滋养的如此绚烂,如此光芒四射。

生的本质在于死,再伟大的生命也终究有消逝的一天。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忽略掉死之苦恼,只有在完全对活着没有什么遗憾快快乐乐的过完一生的人,才死得心安理得。

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尽力打造生命的宽度。懂得了生命的意义,便不会虚度年华!

感悟其二:要生活得写意。

我们最豪迈、最光荣的事业乃是生活得写意,一切其他事情,执政、致富、建造产业,充其量也只不过是这一事业的点缀和从属品。生活常常会给我们开玩笑,容易让我们把日子过得如同行尸走肉般。我们有时会说“这一辈子什么也没干,一事无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生活本身就是件事情,要懂得享受生活。写意的生活就是顺应天性。天性促使我们为保证自身需要而进行活动,这种活动也就给我们带来愉快。它推动我们去满足理性与欲望的需要。但是我们要学会对待生活的一种正确态度,我们的心不能扭曲,而要舒展。我们的热情之火不能熄灭,而要常燃。生活本身就是一种艺术,洗去心灵上的尘垢,坦然的用心享受。

学会享受生活,最重要的是学会这种态度。其实生活并不总是多姿多彩,我们在生活的追求中常常忘掉了真正的自我,当你刻意的去享受生活时你反而会觉得生活越来越无趣。相反如果你平静地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你就会感受到生活中真实的意义,有烦恼、有快乐,才是真正的生活,关键在于你是否去认真体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算是痛苦也是一种人生经历,只有拥有一颗干净的灵魂,才可以享受纯粹的生活。才可以寻求到生命的真谛!

感悟其三:别让人生输给了心情

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却能左右人生的全部。我们常常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坏心情贬低了我们的形象,降低了我们的能力,扰乱了我们的思维,从而输给了自己。所以控制好心情,生活才会处处祥和。

好的心态塑造好的心情,好的心情塑造出色的你。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缘分,你刻意追求的未必能得到,你努力追寻的未必能获取。生命中的灿烂,人生中的辉煌,往往不期而遇,尽在偶遇。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得到是一种幸运,得不到也是一种幸运。因为尽心,我们总有收获,因为尽力,我们总有进步。得失是一种心境,无悔就行。上苍给予我们一样的生命,我们却选择了不尽一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能活的不高贵,但我们完全可以活的高尚;我们可能无法逃避厄运或人生包含的棘手问题,但我们可以从容自信、开朗豁达。什么都可以缺乏,自信不能缺乏;什么都可以不要,快乐不能不要;什么都可以不好,心情不能不好。

请大家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不要抱怨生活给予了太多磨难,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会失去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会失去壮观,人生如果仅去求得两点一线之间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把尘封的心胸敞开,好好的珍惜人生,尽情的拥抱生活。

当我们轻抚着一颗依然躁动的心,当我们的心底还有一缕柔情再生,当感动还可以让我们涕泪沾巾,当憧憬还可以灿烂一个美丽的梦境,当向往还可以让我们怦然心动。我要说,我们依然年轻,因为我分明感受到了那激昂澎湃的热情,那潜藏在心底久违的活力在缓缓的升腾,希望是生命的最强音,我只要一份快乐的心情去尽情享受生活之乐趣。

至此我想用16个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希望能与各位一起共勉:热爱生命,写意生活,珍惜光阴,魅力人生!

《蒙田随笔》读书心得2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之后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他的随笔全集是十六世纪各种知识的总汇,有生活的哲学之称,在世界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蒙田随笔》于1580—1588年分三卷在法国先后出版。自此以后,他的作品就再也没有绝版过。到今天,世界上所有的书面语言都可以读到它。它与《培根人生论》《帕斯卡尔思想录》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1、命运对于我们并无所谓利害,它只供给我们利害的原料和种子,任那比它强的'灵魂随时变换运用,因为灵魂才是自己的幸与不幸的唯一主宰。

2、自爱者方能为人所爱。

3、精神如果满足,表明它已经萎缩或是疲劳。高贵的精神,在自己的体内,从不知停留。它不断企求超越自己而奋勇向前,不会稍止。

4、没有一定的目标,智慧就会丧失;哪儿都是目标,哪儿就都没有目标。

5、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6、婚姻有如鸟笼子,鸟想进笼子,并不绝望,但已经入笼子的鸟,想要飞出笼子,那可是绝望了。

7、治理一个家庭比统治一个王国更难。

8、我们的生命,像世界的协奏曲,由相异的因素组成——由各种各样的声调组成,美妙的和刺耳的,尖锐的和平展的,活泼的和庄严的。

9、人要么去效法罪恶,要么就对其深恶痛绝。

10、我们的生活一部分由愚蠢组成,一部分由智慧组成。

11、心灵应让安祥和快乐显露在外部,用自己的模子来塑造身体的举止,做之雍容尔雅,转捷活泼,自信淳扑。

断断续续诵读完成!感谢微读给我提供诵读的平台!让我有机会再次触及如此经典的著作!感谢书友们的忍耐,让我肆意刷屏!感谢宇宙的广阔,让我还活在地球上!

最后附上普希金的话: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人生有两大快乐:一个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寻求和创造;另一个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蒙田随笔》读书心得3

生活在财富中的穷人最痛苦。

以我看来,世界上的什么怪异、什么奇迹,都不如我自己身上这么显著……我越通过自省而自知,我的畸形就越令我骇异,而我就越不懂我自己。

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他写道,“是一个人懂得如何做自己的主人。

孟德斯鸠说:“在大多数作品中,我看到了写书的人;而在这一本书中,我却看到了一个思想者。

大自然万物都笼罩在乌黑的浓雾中,没有一个人的智慧可以穿透天与地”

真正有知识的人的成长过程, ……此处隐藏9039个字……切都悄悄地,不能“和秋叶般净美”也将“如土委地”,自然而然。

《蒙田随笔》读书心得13

“在罗马,拇指有残疾的可以免于参战,理由是拇指不管用就没有足够的力气握住武器。”——这是《蒙田随笔》中《大拇指》这篇散文中提到的。虽然它只有短短的五六百字,但是我个人觉得是整书中最精彩的一篇,里面所展示的世界各地对于大拇指的各种奇怪的崇拜,在令我惊讶的同时,也不禁让我想到了当人们夸赞一个人的时候就会伸出大拇指的情形。这是何等荣耀和赞美!

大拇指在五个手指当中,可以说是又短又丑陋的一个指头,可是他却凭什么让人们认定它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呢?仔细观察便可以发现大拇指是唯一一个没有和其他手指完全连起来的.手指,它所处的位置和它身上所附着的肌肉和其骨骼的构造都是独特而美妙的,它是其他手指力的支撑,是其他手指面对面的存在,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这样的与众不同造就了它领袖一般让人敬佩的能力。

我们也经常会发现各种各样类似的情形。比如《水浒》中的宋江,武艺一般,学识也不算超常,纵然他本身有多么不及其他人,但在一百零八将里面却只有他能令众人臣服。这个正是人格魅力使然。还有拿破仑这个响当当的人物,身材矮小,却能将世界踩在脚下,在世界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爱迪生的电灯让整个世界在黑夜也能充满光亮,将人们的生活延伸到日落以后,甚至可以说延长了人类的生命,可它仅仅是一枚小小的——灯泡。“大拇指”式的人物和事例数不胜数,可以说上帝是公平的,他让大拇指其貌不扬的同时,也为它准备了一个成为领袖的天赋。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都需要认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因为无论如何总有那么一两个优点存在,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发现它,并让它像钻石那样闪亮于世。或者也可以说,每个人都是领袖——在将我们闪光的一面亮出来之后。然而如果大拇指失去了它这些独特的优势,它应该就成为那个小手指了。这也可以说明让一个领袖或英雄碌碌无为是件多么容易的事。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并不认为英雄值得崇拜,领袖值得颂扬,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每件事情每个人的拇指,而拇指在失去了其他手指之后也就不再是拇指。正如,砍掉拇指,手或许还能抓挠,若砍掉其他手指剩下拇指,那拇指只能一无是处了吧。

《蒙田随笔》读书心得14

读蒙田的书,一开始就想到法国其他二位大思想家在写作方式上的共同性,即像散文式的写作方式。因为它缺像德国哲学家或者思想家的那种严谨与逻辑性。如果说他像今天“鸡汤文“之父也不为过?因为今天读他的文字及思路一点也不陌生。

过去多次读这本书,并且一直在困惑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他看乎平常的东西,现在还在受人欢迎?从整体上看,他论述的他那个时代的话题,夹带了他自己的一些思想的火花。所以,人们总是想在思想火花中,找灵感而读他?

另外,其中一位后期的法国思想家Simone Weil。她的“重负与神恩”也是类似的写作。现代西方还有研究她“微依的学会”。他们共同特点可能来自,西方天主教背景的思维方式。所以,如果从神学思想背景分析,应该知道为什么了?当然,同样加尔文也是法国大思想家,但是他是西方宗教改革时期的领袖,他的思想非常严谨。

书中的下一段话,更像是对于他个人独特之处描述:

“赞颂自我是蒙田毕生的事业。不是自我的成见,也不是自我陶醉,几乎也从不是自我期许的。顶好的意义上,是一种有限制的自我满足,是令人费解的决心,决心要跟内里的`我和平共处。对蒙田来说,自然界一切事物中,最接近、最让人埋头热衷的事物,是蒙田。不是最亲的,却是最近的,因而是最便于了解的”。

当然,就是现代法国的电影中也时不时出现上面,像是很有睿智哲理,又像是没头没脑的话。《蒙田随笔集》读后感第(6)篇如何做一场人,有很多人探讨,但更多的人只是本能的活着,即使探讨的人也只是想为了肉体活得更舒服。不知道人为何来到这个世界,若是随机而来,和随便什么人都能做父母一样没有门槛,那么做人做得糊涂又随意也没什么稀奇的。

但是,人来一趟世界想必没那么随机,必是经历了千辛万苦才争取到这个机会。学习一些怎样不辜负这趟旅行的知识不仅必要,还是必须。

在俗世中如何做人和在精神中如何做人是不同的。在俗世中做人关注的是别人,在精神中做人关注的是自己。人非得有一段路程是过一种与自己相处的生活,明白一点关于生命和意义的事,即使弄不明白,也算为铁屋子凿开一条缝了。

蒙田为自己开凿了一扇窗,所以,很多人便透过他也看到了光。这世界,每个人都可以捧出一道鸡汤,不同的是鸡汤的养份不同。蒙田的鸡汤已超越了俗世的智慧,进入心灵的世界。只是看起来,他的方向通往的仍旧是俗世的生活。

他对生命有许多不俗的见解,比如生和死。把时间花在其上,物超所值。这个四百多年前的先哲的确有着深刻的洞见,穿越岁月灰尘,今天读来仍熠熠生辉。

另外,他的写作风格的确是"引用典故太多,说自己太多"。

《蒙田随笔》读书心得15

蒙田说,发怒是一中丧失理智的行为,在发怒时做出的决定往往是错误的。带着情绪去看问题,问题往往会无端放大,芝麻也能变绿豆,这跟雾里看雾是一个道理。当我们发火时,绝不能责打对方。正确的做法,便是在心头火气,心跳加速时,先把事情放放,等心平气静下来后,对事物的看法就会不一样。冲动的时候是情绪在指挥,在说话,而不是我们自己。每个人都可能因为各种原因发怒,故而培根对发怒的看法是:倘若你们要发怒,千万不要因为发怒而犯罪,也不可以整天都在发火。蒙田同样认为: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时机,心有怒气是有必要发泄出来的。但是有告诫发怒者在发怒时要注意发怒要有分寸,同时还要有目标,因为漫无目的发怒便会失去作用。当让适当的发怒可以,但人们绝不可以像蜂蜜,在蜇人的同时牺牲自己。我是一个脾气不是很好的人,在以往的生活中,经常会因为莫名的原因而发怒,也因为这样,失去了很多朋友,如今我在一点点改变。发怒不应该伤害别人,不应该让自己遍体鳞伤。

读这本书的时候,一直都是慢慢的,缓缓的,悠哉悠哉地在读,它给我的感觉就是那种适合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煮上一壶咖啡,晒着暖暖的.阳光,然后慢慢品的一本书。孟德斯鸠在读完随笔后曾说:“在大多数作品中,我看到了写书的人;在本书中,我看到了思想的人。”而德利尔也曾说:“蒙田善于像哲人那样讲话,像朋友那样谈心。”没错,就是这样的感受。蒙田,不像一个大师,而就像生活在我身边的一位长者,一位有着丰富阅历的智者在和我聊天,娓娓道来他对社会,对世界,对人生的思考和看法。这不是一本难读的书,它不像我对待其他大师的书一样让我望而生畏,拿着这本书,我不惧怕。平实质朴的语言,没有过多华丽辞藻的堆砌和修饰,却道出了最真实的哲理。蒙田用平易近人的言语,给我们讲述中生活重中的大小道理,他没有用各种理论条款来强调这些如何重要,只是告诉我们事实,告诉我们人是这样的,人生是这样的,他只是为我们找出现实,为我们还原真实,让我们学会快乐的过日子。他希望“投入智慧女神的怀抱,在平安宁静中度过有生之年”,我希望自己也可以做到这样。在蒙田随意的笔触间慢慢去体验生活,感悟人生,似一杯咖啡越品越浓,像一杯茶回味悠长。

《《蒙田随笔》读书心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