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5-09-25 02:21:09
[推荐]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

[推荐]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大班科学教案 篇1

目的:

引导幼儿探索摆的运动规律,激发探索兴趣。

材料介绍:

1、材料提供:

细线、重物(可以是积木块、实心球、钥匙、橡皮泥块、纽扣等)、支架

(支架底座设有刻度标记)

2、材料使用:

(1)将重物拴在细线上,把细线挂在支架上,轻轻推动一下重物,它就会像钟摆、秋千一样摆动起来。

(2)观察使用长短不同的摆线后,重物摆动的幅度,并将重物摆动的位置作相应的`记录,从而逐步理解摆线与摆动的幅度、快慢有关系,与摆锤(重物)的重量没有关系。

3、教育功能:

(1)引导幼儿按步骤操作,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自主学习能力。

(2)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摆的运动规律,发展幼儿的探索能力与创新能力。

指导要点:

当幼儿做好摆操作时,教师可在一旁提示,怎样使你的摆摆动得更快或更慢一些?两个摆摆线一样长,一个摆锤重,一个摆锤轻哪一个摆得快?

大班科学教案 篇2

前一阶段,我班的孩子一直在玩“沉与浮”的游戏。他们从日常生活中找来了各种物品放入水中进行实验,如:木珠、海棉、回形针、木片、塑料积木等等。观察其在水中沉浮的情况并做好记录。孩子们不仅越玩兴趣越高,而且在个别孩子的带动下,大家还玩出了新花样:想办法将沉入水中的物品让它浮起来;浮在水面上的物品让它沉下去。而在“橡皮泥浮起来”的实验中,孩子通过自己反复的操作,发现了:原来,改变橡皮泥的形状可以使下沉的橡皮泥浮起来。小小“沉浮实验”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活动结束后,有孩子提出:铁做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的,但是它不能改变形状。那怎么办?为了支持和延续孩子探究的兴趣,在对现有的材料进行了研究和大量的讨论之后,我设计了本次正规活动--怎样让小铁块不下沉。活动以问题开始:怎样让小铁快不下沉?让孩子在观察了材料以后,充分地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进行假设。

老师为孩子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各种材料,如:塑料盒、乒乓球、气球、纸、泡沫塑料等等。让孩子自己选择所需要的材料,在操作的过程中验证自己的假设、寻找问题的'答案。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有两个环节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是鼓励孩子进行实验记录,另一个则是实验结束后的讨论交流。

实验记录是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尝试着让孩子做个人的实验记录,因为它能记录下每个孩子的发现、问题、实验的结果及其解释,这是保持实验连续性的最好工具,也是激发和延续孩子对问题探索和研究兴趣的最好方法。正如“做中学”中所说的:同样的实验,同样的观察,对于不同的孩子来讲有着不同的体验、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理解。

讨论交流则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提出:完整的探究过程应该包括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完成调查研究、回答该问题和向他人介绍成果。讨论交流是我们经常进行的也是孩子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在这个环节中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讲述自己实验的过程、说明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反驳他人的观点、提出自己新的疑惑。

而作为老师的我,在实验中则是起到引导、鼓励、支持、合作的作用。引导,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鼓励,鼓励孩子能够用已有的经验或新的观察来回答问题;支持,老师支持孩子们的探索活动,相信他们的能力,放手让他们去做;合作,老师能将自己与孩子们看做是合作伙伴,愿意与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大班科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通过幼儿对图形的认识,知道图形之间的变化。如何让幼儿利用几何图形来拼出自己喜欢的造型呢?科学教育活动《图形的变化》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延伸,旨在通过选择不同的几何图形,来提高幼儿的拼图技能,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让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互相变化,转换,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2.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机器人画。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学具袋里。

活动过程:

一、引题部分。

今天,我带来了一位朋友,你们猜猜看是谁呢?(教师出示图片)他是谁啊?

二、观察、思考。

1.请小朋友看一下,这机器人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呢?(圆形4个,正方形4个,长方形1个,梯形2个,三角形1个)

三、动手折纸,看图形变化。

1.现在,我要把机器人身上的图形拿出来,这些图形还有其他神奇的变化。

2.教师示范图形正方形,折纸变成三角形和长方形。

四、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我这里有许多的'小图形,他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他形状呢。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正方形。

五、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那我们再把它们制作成一个机器人吧,数一数你的机器人由哪些图形组成,每个图形各有多少个。

大班科学——《图形的变换》

教学反思:

科学教育活动《图形的变化》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一步步的将活动展开进行。通过选用不同的几何图形来拼造型,极大的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整个活动最大的亮点就是在幼儿选择几何图形拼造型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处在了支持者的基础上,以幼儿为中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同时在活动中允许幼儿存在个别差异,允许能力强的幼儿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帮助,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从整个活动过程来看,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但也有足之处,幼儿在制作机器人的时候,不知利用手上的几何图形,可通过折纸、撕纸拼出机器人。

大班科学教案 篇4

【设计意图】:

十二生肖是我们中国几千年积累下来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每年过年的时候无论是电视上还是大街上还是家里都可以看到这一年所代表的动物肖像,大家在互相拜年的时候也不忘带上吉祥物说几句吉祥话,所以对于幼儿来说这些动物他们都不会陌生。每个幼儿都知道自己有一个属相,但他们并不理解 ……此处隐藏3364个字……测、迁移的学习,从而自己得出结论。

六、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听雨的声音,引出活动内容:

师:小朋友竖起你们的小耳朵仔细得听,这是什么声音呢?

幼儿:下雨的声音。

提出疑问: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呢?(允许幼儿充分想象和猜测)

(二)引导幼儿了解雨的形成原因

1、教师介绍实验器材,教师操作实验,幼儿观察,了解“蒸发现象”。

1)教师把烧杯里的水加热,让幼儿仔细看看有什么现象?让幼儿上前把手放在杯口,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幼儿1:有气泡

幼儿2:有气从试管口冒出来。

幼儿3:有水蒸气

幼儿4:感到热了

总结:水热了就会有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2)你在那里看见过水“蒸发”的现象?

(烧水、煮饭、晾衣服......)

(由于实验中需酒精灯,对幼儿的安全考虑所以使教师操作。)

2、幼儿自己操作实验——观察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1)教师每组发一个烧杯和一片玻璃片,烧杯中倒有热水,先让尤尔摸一下杯子,感到热,再摸一下玻璃片,感到凉,请幼儿将玻璃片盖在烧杯上,说说又发现了什么?

幼儿1:玻璃片上有水

幼儿2:玻璃片上有气

(过了几分钟)

幼儿3:我发现玻璃片上有水珠

幼儿4:我发现玻璃片上的水珠掉下来了

(很多小朋友都发现了这个现象)

2)让幼儿思考:玻璃片上为什么会有小水珠呢?

共同得出结论:许多水蒸气在一块遇冷变成小水滴。

3、幼儿观看雨的形成的课件:小水滴旅行记,更深一步了解雨的形成的原因。

请幼儿结合刚才的实验,再来说一说:雨的怎样形成的?

幼儿:水加热以后,形成了水蒸气,水蒸气渐渐多了,他们抱在一起,当遇到冷空气,形成了小水珠,当他们快托不住的时候,小水珠就落下来,这就是雨。

(三)引导幼儿了解雨与人类的关系:知道雨对人的好处与危害。

(四)以古诗结束,通过雨联想到带雨字的古诗,让幼儿复习、背诵。(《春晓》《夜雨寄北》)

大班科学教案 篇8

设计意图:

活动内容、活动方式的选择,与孩子主动学习及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孩子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前几天,有一个小朋友在玩一只录音娃娃,捏一捏它的左手说句话,捏一捏它的右手就能听到,这只娃娃吸引了好多的孩子,谁都想玩一玩、试一试。于是,我决定就从孩子的兴趣入手,让孩子们来探索,尝试一下"声音复制"这一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广泛应用的科学技术,正如《纲要》中所指出的:从生活中孩子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孩子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日常生活中,录音技术在很多场所广泛应用,如商场、学校、电台、公交车上等,现代的录音工具也日益丰富:mp3、复读机、录音笔、带录音的照相机、摄像机等。如何使孩子对这一科学技术有一个直观形象的感知,同时,尝试学习运用这一科学技术呢?我给孩子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带给孩子最直观的感受,引导孩子在其中自学、互学、集体学、多层面的学习,成为主动的探索和学习者。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感知声音的复制。

2.学习看标记使用复读机录音。

3.体验声音复制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与乐趣。

活动准备:

1.复读机若干,录音操作指示卡。

2.课件一份,话筒一个。

3.创设几个相对安静的录音空间。

活动过程:

(一)投石问路:声音从哪里来?

教师:小朋友们好,我是邵老师,今天X老师有事不在班上,她有一些事情要关照我们小朋友。

播放录音。(小朋友好,我是X老师,提问:X老师人不在我们这里,她的.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呢?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把我们要说的话完整地录下来,这就是声音的拷贝,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录音。

(二)心灵手巧:感知声音COPY。

1.打开多媒体课件,(1)情境一:兔妈妈急着出门,她有一个任务要交给我们小兔,可我们怎么知道兔妈妈交待的是什么任务呢?

教师:咦,这不是录音笔吗?(打开录音)快听听妈妈和我们说了一些什么?

录音内容:兔宝宝们,妈妈有事出门了,你们要把门儿关关好,别让坏人进来,再过几天,小狗就要过生日了,妈妈想和宝宝们一起唱个歌给小狗听,你们在家先把本领练好哦!

提问:兔妈妈用了什么好办法给我们交待任务的?

小结:原来,声音是可以完整地录下来的,这就是声音的拷贝,也就是平时说的录音。

(2)情境二:兔妈妈坐公共汽车去动物超市,可是,该怎么知道到动物超市了呢?

教师:公共汽车里有报站名的声音会提醒我们,这声音是从哪里来的?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里会用到录音?

小结:生活中有这么多地方会用到录音,它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六一演出音乐,早操音乐、复读机、电话录音、公交车报站名)

2.学习体验:学习录音,体验录音带来的便捷。

情境三:在动物超市里,小猴吆喝得满头大汗,有什么办法能让小猴省力一点?

(1)幼儿操作:帮小猴录制吆喝的声音。

1)学习看操作提示卡使用复读机。

2)交待操作要求:5只小兔一组合作完成录音任务。

3)教师重点指导操作有困难的小兔。

(2)展示录音成果,总结录音经验。

教师:在合作录音的过程中,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解决的?(教师讲解录音时的注意点:不要发出噪声,尽量选择在安静的空间进行录音,录音时声音要响亮。)

小结:小猴现在省力多了,他很感谢我们兔宝宝的帮助。你们不但学会了录音的本领,还帮助了小猴,心里高兴吗?

3.艺术再造:巩固学习,录制生日歌曲。

(1)复习领唱、合唱的技能。

教师:我们在以前学过一首《》,今天我们用领唱合唱的形式把她唱出来。

(2)录制歌曲。

教师:本领练好了,我们要正式录制歌曲了,准备好了吗?

(3)现场播放录音,感受成果。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我们的录制的歌曲吧!

4.结束部分,教师小结。

教师:这么美妙的歌曲,我想送给小狗当生日礼物,小狗一定会很高兴。回到家,宝宝们还可以尝试用其他录音工具进行录制声音,希望你们能有更多发现,更多收获!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探索区内投放录音工具,让幼儿进行学习录音,体验录音带来的欢乐和便捷。

2.游戏活动:讲录制好的歌曲放置在小舞台中,作为表演的背景音乐。

3.家园共育:和爸爸妈妈一起体验录音的快乐,学习更多录音方法。

《[推荐]实用的大班科学教案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