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9-25 08:48:11
语文教案模板

语文教案模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月相是变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可能不一样。

月相是渐渐发生变化的,有时月相亮面渐渐变大,有时渐渐变小。

2.科学探究目标

能连续几天持续观看月相。

会记录和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

能发觉月相是渐渐变化的。

3.科学态度目标

对观看记录月相等活动感兴趣。

能坚持客观准时的记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观看、记录等方法知道月相是渐渐发生变化的。

2.教学难点

组织和催促学生进展连续的观看。

【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提前一周布置的月相观看记录单。

提示:适合学生观看月相的`时间是在农历初三到农历二十,一般在晚上九点前就能看到月球升起。以20xx年9月为例,9月12日(农历初三)到9月29日(农历二十)这个时间段适合学生对月相进展观看、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预设5分钟)

1.学生诵读古诗《古朗月行》,引出对月亮相关的认知,激发兴趣。

2.提问:关于月亮,你知道什么?你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发表,回忆和沟通自己对月相的熟悉。

二、聚焦(预设5分钟)

1.观赏月球图片,提问:这几幅图有什么一样点?这几幅图里面的月亮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自由发表。

2.出示概念:月亮其实是个球体,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局部的外形叫月相。

3.揭题: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观看月相》。

三、探究(预设18分钟)

1.观看连续一周的月相照片,用自己的话描述月相的样子和变化。

学生充分表达。

2.实际观看和记录月相。

(1)展现学生提前一周的月相记录照片、图画,师生进展点评。出示班级记录表,学生可以共享自己观看记录时发生的小故事。

[建议:本节课提前一周布置观看月相的任务,用照片和画图的方式同时进展记录,并标明每幅照片和画图的日期。教师也要完成观看任务,有条件的班级或教师可以做一个班级记录表,放在教室里,每天安排小组做好记录。]

(2)观看方法指导:记录下观测的时间,观测的地点,看到的月球是什么样的,就画什么样子,没有看到或遗忘观看了,就不要凭空想象。

(3)记录方法指导:在前期至少连续一周的观看中,教师可依据学生状况选择适宜的记录方式。从教科书的两种方式中选择一种即可。(“描阴影法”,把月球不亮的局部用画斜线或涂黑的方法表示阴影。“剪纸法”,依据月相剪白色纸片,把剪好的白色纸片粘贴在黑色纸片上。农历初三、初四、二十六、二十七时,由于光明的局部很少,对学生剪纸技巧有更高的要求。)

(4)完成活动手册记录单的局部内容,强调肯定要实事求是的进展记录,自己当天没有记录到的,可以依据班级记录单上的进展记录。

四、研讨(预设10分钟)

1.请局部学生在投影上展现活动手册,针对两个问题进展共享沟通:

①不同夜晚的月相一样吗?

②连续观看几天,我们观看到的月相是怎样变化的?

2.出示天气晴朗时一整个月的月相图,教师小结月相的变化特点:月相是由最初的什么都看不见,到渐渐看到半圆形,接着可以观察一个圆盘形,渐渐地圆盘形又变成了半圆,只是方向变了,然后渐渐地月相变得越来越小。

五、拓展(预设2分钟)

连续观看月相,完成长时间的观看记录。

语文教案模板2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物品是由各种材料做成,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2.我们四周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通过观看与识别物品,意识到物品与材料的不同。

2.学生通过对物品分类的活动,到达对材料特征的熟悉。

3.学生通过对物品分类的.活动,培育进展分类思维的力量。

科学态度目标

学生通过关注我们生活世界里的材料,进展讨论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学生通过沟通研讨,到达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分类,到达学会观看和识别身边不同的材料放入目的。

难点:学生通过沟通研讨,培育学会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的力量

【教学预备】

为学生预备:布、橡胶手套、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矿泉水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鹅卵石、记录单等。

教师预备:汇总表、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探究分类

PPT: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你能说出哪些物品?他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师:除了刚刚同学们提到的材料以外,我们生活还有一些常见的材料,比方( )、( )等等

贴板书:材料名称(金属、塑料、玻璃、橡胶、布、陶瓷、木头等)。

PPT认一认:今日凌教师带来了15种物品。看看,你们都熟悉吗?

生:齐答,不熟悉的教师告知(比方:烧杯)。

PPT分一分:试验步骤及方法。

领材料→按挨次摆放→观看→记录→汇总粘贴→整理物品→放回原处

留意试验要求:

1.1号:领取

2.2号:放回

3.3号:记录

4.4号:粘贴

思索:观看汇总表,自己组和其他小组的分类一样吗?你们为什么这么分类?

生:书本是纸做的

生:纸是木头做的

生:枪是用金属做的

生:房子是用砖头做的

生:碗是用陶瓷做的

生:棉衣是由棉花做成的

生:······

二、研讨沟通

思索:观看汇总表,自己组和其他小组的分类一样吗?你们为什么这么分类?

PPT汇总材料特点:每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呢?

塑料:轻、颜色多、光滑

金属:有光泽、打不碎、会生锈

木头:黄色、有条纹、能浮在水上

橡胶——有弹性

玻璃——透亮、光滑、会 ……此处隐藏19368个字……p>

1、引导学生学习er的音和形。

(1)课件出示第3幅插图,引导学生试读。

(2)教师范读,指名读。

(3)小结:er这个韵母不同于其它韵母,我们知道每一个韵母都可以和声母做朋友组成音节,可是,er是个小淘气,它和谁也不团结,只能自己独立成音节了。

(4)板书:ēr ér ěr èr,引导学生试读。

(5)引导学生开火车读、齐读。

2、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ie、üe。

三、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e和yue,拼读音节。(用时:15分钟)

1、板书:ye、yue。引导学生比较韵母ie、üe与整体认读音节ye、yue在字形上有什么变化?

2、启发思考:音节yue中“ü”的小点为什么没有了呢?引导学生复习两点省略规则。提醒学生小ü有礼貌,见了大y就摘帽。

3、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读准韵母ie、üe和整体认读音节ye、yue。

4、出示n、l与üe,j、q、x与üe相拼的音节。强调j、q、x与üe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规则。

5、引导齐读。

四、学习句子。(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插图,指导学生看图: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呢?

2、课件出示带拼音的句子,引导学生试着读一读。

3、引导同桌互读、互评。

4、指名读。

5、组织全班齐读。

五、朗读儿歌。(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图片,播放儿歌《月儿弯弯》的朗读录音。

2、引导学生拼读儿歌。

(1)指名读红色音节。

(2)引导同桌互读儿歌。

(3)教师指导读。(提醒学生注意:“儿”在词语的前面读第二声,在词语或句子的'末尾读轻声。)

(4)引导学生自由读儿歌,圈出生字。

3、指导识字。

(1)引导学生自己认读生字。

(2)师生共同交流。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ie üe er》反思

汉语拼音是学习普通话的重要保证。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力求做到汉语拼音的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创设了一个富有童趣的教学情境,创造了一个拼音王国,激起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在学生欣赏图片的过程中,将学生带进了一个富有幻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尝试中绕有兴致地拼读ieüeer的音节。

复韵母ieüeer的教学我把读音作为重点和难点,注意提示发音要发i或者ü,紧接着发e。在整体认读音节的教学我与复韵母ieüe的教学结合进行,区别比较。ie和ye读音相同,ie是韵母e前事小i;ye是整体认读音节,e前边是y。yue和üe的读音相同。er的发音我借助了手势帮助发音。

练习拼音时,要做到从易到难,先学习nl与复韵母ue的发音,要区分好鼻音n和边音l,采用拓展练习与ie的拼写。再学习jqx与ue相拼的音节,要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发现拼读规律。结合儿歌,并拓展了dtnl与ie的拼读。

识字教学我结合了语言环境随句子、儿歌进行,并尽可能与熟悉的字连成词,通过读词语来加深记忆。

在教学上,我也强调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是主人,所以,我还是安排了个别读、开火车读、同桌互读等多种学生活动的方式,提高参与的密度和效率。但在我的游戏设计环节上,我就忽略了可能还有很多孩子并没会拼读。这样,那些还没读好的孩子可能就失去了一个拼读的机会,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注意的,这样,也避免出现“差生”的情况。

语文教案模板15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悟面对贫困,仍能保持积极乐观精神的生活态度。

2、 品味课文形象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 了解西墙的变化所蕴含的科学常识,体会生活处处有科学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西墙的象征意义及其中蕴含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品味富有表现力、含义深刻的字句。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阅读课文,本文写了什么事?请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要求在文题前加上动词即可。“ 西墙”

2、除了加固西墙外,还有哪一堵墙需要加固?

3、为什么要加固东、西墙?自由散读

加固西墙(保护、修葺等均可)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此环节是深入感悟的基础,让学生充分阅读。

二、研读课文

1、“我们”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2、种草和爬山虎的方法为什么能够奏效?小组讨论、交流。

方法:东墙:帮助邻家造房子来挡住风雨;西墙:石灰-草帘子-种草-种爬山虎。

介绍石灰、草和爬山虎的功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验学习的乐趣。同时明白生活中要做有心人,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三、深入探究

1、照理贫苦的生活留给人的回忆是苦涩的,从文中你能读到作者的这种感情吗?

2、你从文中读到了什么?为什么?用文中的字句加以说明。

3、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理解“西墙”的深刻内涵。圈画字句,讨论分析。

例如:作品中对草、爬山虎的描绘,充满诗情画意。把肆虐的风雨写得如一个恶作剧的孩子等。

“西墙” 是“我” 贫困生活的记忆,更是一家人积极生活态度的'见证。 通过对字词句的品读,体会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字词的妙处,进而感悟作品流露出的顽强乐观的精神。

本部分是课文的难点也是学习的重点,教师要适时的启发、点拨、引导。

四、布置作业

草、爬山虎为西墙遮挡风雨的原理是什么?学习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写一段文字介绍爬山虎。查阅资料,完成作业。学以致用,通过模仿写作来巩固理解,同时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培养语文综合能力。

五、思路点拨

1、以朗读促思考。

朗读课文中你认为写得的语段 你认为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整体把握作品基调、人物的思想感情) 哪些字句、语段特别耐读,为什么(引导学生阅读重点段落,品味字词句的深刻内涵) 整体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2、圈画字词,品读感悟。

分别圈画文中描写风雨、西墙的词语 这些描写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重点圈画、比较种上草、爬山虎后西墙变化的词语 从这些变化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作品的主题

说明:两种思路均为教学的侧重点,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六、练习

1、课文语言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从文中摘录你最欣赏的语句,说说你的理由。

2、草、爬山虎为西墙遮挡风雨的原理是什么?学习课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写一段文字介绍爬山虎。

3、学了课文我们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你能讲出一两个你生活中有科学的事例吗?请说出其中的科学道理。

《语文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