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案

时间:2025-11-06 15:15:10
文言文教案模板

文言文教案模板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教案模板,欢迎阅读与收藏。

文言文教案模板1

【教学目标】

1.以虚词,实词翻译为切入口,落实文言文复习,文言文教案。

2.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抓关键词句(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洞悉得分点。

2.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

3.在学生已掌握文言文翻译的一般原则、技巧的基础上,加强踩点得分意识,以难词难句为突破口,指导学生掌握好高考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技巧。

【教学设想】

1.依据福建省考纲对文言文的要求着重落实18个虚词和120个实词的意思,4种文言句式的运用,常见的通假字的运用。

2.高考的文言文阅读是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的,作为高考的第一轮复习,由课内拓展到课外,以课内文段阅读为材料进行复习,通过"积累--迁移--巩固"的复习原则,逐一落实考点内容。

3.在学生掌握了"信、达、雅"三字翻译目标和"六字翻译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在文言翻译中的盲点,力图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解决翻译疑难的技巧,并通过训练验证这些技巧的可操作性,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从而增强文言文翻译的信心。

4.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让学生变换角色,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复习效率。

【教学时数】

6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高考对文言文的要求及主要题型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高考文言文的几种题型

2、在学习中发现自己在翻译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进入高考文言文阅读古文翻译专题的复习。文言文是对学生古汉语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考查。近几年来,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分值基本保持不变,共计15分,设两至三题选择题,每题3分;设一道翻译题,每题两到三句,此题为9分。那么针对于这些题型,怎么做好复习呢?

二、考纲阐释: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能力层次均为B级。分别要求做到"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也为B级。这部分题目学生感觉难度最大。

三、文言文翻译五步法:

1.先将古今汉语语义基本一致的地方抄写下来,将比较容易理解的内容对译出来,然后将现代汉语无法翻译或不需要翻译的地方删去。以便将完全不懂的地方突显出来。

2.将不懂的词语放到原句中去揣测,大致推断出它的意思。

3.统一整理答案,注意前后协调和语句的畅通,保持原文语气。

4.按照翻译要求,写出译文。

5.将译文放到原文中加以检查,并作必要的修改。

四、范例解析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至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译文:①不久郭崇韬进来(向庄宗)谢罪,通过冯道化解了与庄宗的冲突。

②陛下凭借最高道德来承受天命,上天用丰收的年成来显示吉祥。

解析:

第一句:"俄而"应翻译成"不久";"谢"意思是"道歉谢罪",不要翻译成"感谢";"因"是"通过"的意思。"因"一般不作因为讲,而常作因此于是讲,如在《齐桓晋文之事》中有:"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第二句:第一个"以"是"凭借"的意思,是介词;后一个以是"才",是连词,教案《文言文教案》。"年"是"(好的)收成",在《齐桓晋文之事》有:"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瑞雪兆丰年"

五、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留"、"换"、"删"、"补"、"调"、"贯"六个字。

六、文言文翻译标准:

"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

"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七、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

1、保留法(留):

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1:

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师说》)

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屈原列传》)

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过秦论》)

⑤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2、替换法(换):即用 ……此处隐藏10079个字……、圣人是如何对待“从师”这个问题的?

2、作者这篇文章是写给谁的?为什么写这篇文章?

三分钟后,比一比,看谁回答得最好?

十、出示课堂训练

请拿出作业本,按要求做下面投影上的题目,下课后马上上交

一、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1、老师的定义是————————————

2、择师的标准是————————————

3、《劝学》中荀子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韩愈也说了同样意思的话:——————————————————————————

二、解释下列蓝色字体的词语并翻译划线的句子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文言文教案模板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把握相关的文言字词,翻译并背诵课文,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疏通文意以学生运用辅导资料自己把握课文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以及背诵课文。

难点:领悟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诵法、讲授法、自主合作与探究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根据作者简介导入文章。

2、新课讲授:诵读课文,分组对课文进行翻译,讲解课文。

3、巩固练习:通过问题,巩固学生对这篇课文的了解。

4、 小结作业:

小结: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者而从制,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好的,今天的课程就告一段落。

我们的课后作业是: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尽量做到语言优美。

讲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陋室铭》。上课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刘禹锡。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播放幻灯片)

他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这篇名文流传说是被“气”出来的。刘禹锡热心于政治革新,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失败后被贬到和州当刺史。按规定,他应得到三间三厢的房子。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故意刁难。仅半年,连搬三次家,最后一次,竟搬到了城中一间只能容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刘禹锡想,欺人太甚了,便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气得知县哑口无言,《陋室铭》由此产生。

(二)新课讲授:

师:教学千法读为本,学习文言文,诵读尤为重要。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诵读全文。一要读准确,二要读出节奏,三要读出感情。

师:下面听老师再诵读一遍,然后4人一个小组,一边读课文一边根据课文注解疏通文意;(学生讨论,教师指导)

师: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下这篇文章里的字词和一些特殊用法。

1、在(zài):在于,动词。

2、名(míng):出名,著名,文中指因、、、而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3、灵(líng):名词用作动词,有灵气。

4、斯是陋室(lòu shì):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斯:这。是:表示判断。陋室:简陋的屋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5、惟吾德馨:好在我(室主人)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惟:犹“以”,强调原因。吾:我,这里是指住屋人自己。德馨:德行馨香。《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的痕迹蔓到台阶,苍翠碧绿;青草的颜色映入竹帘,一片青葱。

7、鸿儒(hóng rú):即大学问家,这里指学识渊博的学者。鸿:大。

8、白丁:本义指平民,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9、调(tiá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奏(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0、金经:古代用泥金书写的佛经,这里泛指佛道经籍。

11、丝竹:指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12、之: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3、乱耳:扰乱双耳。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14、案牍(dú):(官府的)公文,文书。

15、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16、南阳:地名,今河南省南阳市西。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卧龙岗中隐居躬耕。

17、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师:现在,老师会挑选几位同学来翻译这篇课文。很好,同学们翻译的都很棒。

(三)巩固练习:

师: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抒情短文,通过赞扬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全文只有9句,寥寥81字,以立意鲜明,构思精巧,韵味深长而脍炙人口,流传百世,显示了它永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哪两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思想?

师: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孔子云:何陋之有?

2、德馨体现在哪些方面?

师: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品性是什么样的?

师:高洁傲岸,安贫乐道。刚才还有同学引用了前篇课文里的:出淤泥而不染。非常好。

4、作者的这种通过对陋室的描绘而表达志向的写法叫做什么?

师:托物言志。之前我们学过的很多文章都采用了这种写法。

(四)小结作业:

小结:阅读古人的作品,要择其善者而从制,其不善者而改之。因此,阅读古人的作品,要用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对古人的道德品质要批判的学习和接受,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这是我们学习古人作品的最高境界。好的,今天的课程就告一段落。

我们的课后作业是:借鉴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用一段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和情趣,尽量做到语言优美。

《文言文教案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