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5-08-08 00:12:09
【精华】语文教案范文锦集8篇

【精华】语文教案范文锦集8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认识“失、级”等14个生字,会写“同、工”等6个字。

2.积累词句,感误引号的特殊用法。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能力。

4.让学生养成爱护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启发想象,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一道学习12课《失物招领》,请齐读课题。

2.读完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失物,招领?)

3.你最想知道什么?(谁丢失了东西?丢失了什么东西?丢失东西的人领回了自己的东西吗?)那我们赶紧读作文吧,通过读课文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读课文

(1)谁来读第一自然段?我们就从你这儿开火车读。学生开火车读课文。

(2)现在同学们有信心到班上读课文了,谁敢试一试?

一二学生试读课文,师生评议读得是否正确。

2.看,有14个字娃娃、词语宝宝等着和我们交朋友:

失、级、同、观、围、工、专、准、备、队、才、清、双、各

(1)学生自己拼读。

(2)谁来读?

(3)在读音上哪些字要提醒大家特别注意?

翘舌音:失、专、准、双 后鼻韵:清 平舌音:才

(4)在字形上,你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换-换:情-清、认-队

加-加:又+又=双

减-减:洞-同

有一个偏旁没有学过,这叫折文儿。认识了这个偏旁,“备”、“各”该怎么记?(加一加)

还有一个“级”字,我们在作业和课本上经常看到,早就记住了。

(5)读读带有生字的词、句。

看谁最先和字娃娃、词语宝宝成为最好朋友,一见面就能人出来。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感受植物园的美和孩子们的快乐

1.看图了解环境。今天,一年级一班的同学去植物园里参观,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请看到p50的`插图,你看到的植物园是什么样的?

学生观察描述。

2.勾画批注。课文中有一个句子在写植物园的样子,请用“——”勾标出来。

3.流利朗读:“植物园很大很大,里面的花草树木很多很多。”

4、指导说话

(1)同学们看到的是春天的植物园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天的植物园很美很美,你还能用“很 很 ”这样的短语说话吗?

学生说话。

(2)你能在“很 很 ”的前面加个表示事物名称的词语吗?

学生说话。

瞧,添个词语,短语就变成句子啦。

5.看图了解人物

(1)看看植物园里的同学们午饭都吃些什么?吃得开心吗?

学生看图后汇报。

在大自然中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同学们快乐得像一只只鸟儿。

(2)请带着这种感受齐读第3自然段。

学生齐读。

(二)感受老师的智慧和孩子们的纯真

1.老师范读:老师和同学准备回家了,可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听老师读4-7自然段,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师读后学生汇报。

2.自读感悟

“四十双眼睛睁得大大的,八十双小手在各自的口袋里摸着。一会儿,四十张小嘴一齐嘀咕:‘唐老师,我没丢东西!’”

自己读读黑板上这段话,边读边想:到底有没有同学丢失东西?

学生读后汇报:同学们确实丢失了东西,他们丢失的是随手丢在草地上的垃圾。

3.感情朗读

多么富有智慧的老师!同学们随地扔垃圾,老师不直接批评,而是用失物招领的方式教育大家。你喜欢这种教育方式吗?请把这感人的画面装进脑海中。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读好这段话。

(三)感受孩子们知错就改的品格

1.齐读句子:同学们领回了自己的“失物”,把“失物”丢进了果皮箱。

“失物”这个词加了个括号,想一想,为什么要加?

语文教案 篇2

一、审题质疑

教师板书“葬礼”二字,问:谁能谈谈对“葬礼”的理解?

生1:表达对死者的怀念。

生2:追悼会

(教师把课题补充完整,请学生读课题。)

师:我读了课题,脑海里出现了一连串的问号?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1:为什么要举行这么一个葬礼?

生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大瀑布?

生3: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举行的葬礼?

生4:是什么人组织的?

生5:有什么人参加了这个葬礼?

生6:是谁主持的,致了什么样的悼词?

生7:大瀑布是怎么枯竭的?

(教师把上述问题列在黑板一边。)

二、自读课文解疑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同位合作找一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生自读自画,同桌讨论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师:在这些问题中,你认为哪几个问题比较重要。

经过讨论,达成一致,确定了四个重点问题:1、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大瀑布?2、为什么要举行这么一个葬礼?2、大瀑布是怎么枯竭的?4、谁致了什么样的悼词?

上述的四个问题中的前三个,在课文中有具体明确的描写。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体会。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描写大瀑布特点的第四、五自然段和描写大瀑布一步步枯竭的第七、八自然段。

三、再次质疑

师:除了我们列出的问题,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出: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写了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大瀑布主持葬礼,为什么在课文的`倒数第二自然段又一次提到。

师:这是前后照应的写作手法。这样写一是使文章的结构更显紧凑,二是突出了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葬礼。

四、写悼词

师:四个重点问题我们解决了三个,还有一个课文没有具体写,只是简单地做了介绍,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生读。

师:老师给每一位同学升官,现在你们都是菲格雷特总统的秘书,请你们根据这一段话的提示和课文中的有关段落写出菲格雷特总统在大瀑布葬礼上的致辞。

在笑声中,学生铺开纸张,动笔写了起来。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能借助字典认识生字。

2、正确、流 ……此处隐藏3039个字……同学们学习更多的对子,了解更多关于对子的知识,好不好?

二、熟读课文,认识生字

1 .初读对子,感知生字。

(1)小朋友,请把课文试读两遍,遇到不认识的字先自己想想办法。

(老师可以边巡视边点拨指导,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

(2)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有哪位小朋友敢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

(3)谁来评一评这两位小朋友读得怎么样?

(4)两位小朋友评得很对,范读得也很好。现在全班齐读课文。

生齐读(也可自由读、分组读,直到读准、读通、读熟为止)

2、课文中的生字生词非常调皮,跳到这儿来了(出示课件),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

(1)生自由读、小老师带读。

(2)我们不仅要读准这些生字,还要想办法把它们记在头脑里。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些生字,看谁能想出最好的办法把它们记住(教师出示生字卡)。

(3)同学们想的办法非常好,有些字还可以组成对子(组词)来记住它。如记“恨”-字,可以通过组“爱对恨”来记;记“贫”字,可以通过组“贫对富”来记……

  第二课时

一、再读课文,感悟积累

l .引导学生朗课文,感悟课文的基本内容。(出示课件)

(1)现在同学们读课文第一组对子,边读边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你看到的哪些行为和事物是美好的,哪些是丑恶的?哪些值得爱,哪些应该恨?哪些是真诚的,哪些是虚假的?……

生读(读的形式要多种多样:学生自由朗读、全班齐读、教师或学生示范读……,总之要读出感情来,读出节奏来,读出意味来,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能说多少算多少,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理解,适当点拨一下“冷漠、热忱、雪中送炭’‘等学生难以理解的词语!

(2)现在请小朋友们读课文第二组对子边读边体会:什么是贫、什么是富?什么是冷、什么是暖?什么叫饥寒、什么叫温饱?……

生读(侧重于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对“索取”、“奉献”等较抽象的词语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

2 .简要介绍对子的有关知识,启发学生发现对子的规律。

(1)我们今天学的`这篇课文全部是对子。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什么是对子?

对子就是同学们常听说的对联,对联又可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等等;在形式上有正对、反对……)

(2)同学们读了今天的对子有什么发现?(老师可出示例句让学生进一步观察)(每组对子的两句字数相等、每组对子的内同都是相关的,上下是衔接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了不少新知识,遇到一组句子要判断它是不是对子,要通过多读多想、多体会来判断!

3、指导学生积累对子,练习对对子。

(1)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背一背,并学着课文中的对子练习对几个对子。

生读背对子,练习对对子(可以先分小组对,然后在全班交流,并引导评一评)。

(2)刚才,小朋友们读得好、背得好、对得也好!现在我们要练习用在第一册和本册中学到的字词对对子。

例:硬—软、浅—深、反—正、容易—困难… …

二、指导书写,引导拓展

1 .引导观察,把握要领。

师:现在老师在黑板上板书要写的生字,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字的特点)。

(1)“丑”字不能把中间的“横”写成“点”… …

(2)“暖”字的右边不是“爱”字;

(3)“贫”字上面是“分”不是 “今”。

2、生练写、评价。

3、引导拓展,增强素养

今天,小朋友们学了很多对子,还知道怎么对对子!回家后,把学过的对子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抽时间搜集一些对子或写一些对子,准备在班上交流,好吗?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是否有过童年的发现,将你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

学生甲:我发现蜗牛爬行后的地方都会留下一条延线。

学生乙:我发现小鸟在睡觉时一会儿睁眼,一会儿闭眼。

学生丙:我发现了彩虹。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作者的发现吧!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

1.自由读全文。思考: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祸患:灾难。

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绞尽脑汁:费思虑,费脑筋。

眉目:事情的头绪。

随心所欲:一切都由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困窘:为难。

驱逐:赶走。

3.按照课文的不同内容给文章分段。

第一段(1、2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在九岁时发现了达尔文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了惩罚。

第二段(3—13自然段)“我”在睡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问过老师后仍没有找到答案,“我”便自己观察,思考发现了人类进化的规律。

第三段(14—19自然段)四年后,在生物课上当老师讲到人的起源时,“我”想到了自己的发现便笑出了声。老师认为“我”的笑不怀好意,便把“我”轰出了教室。

三、细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内容。

1.“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

分小组学习,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2.从“我”的发现过程中,看出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他善于观察,喜欢问为什么,并有着执著的精神。)

3.课文最后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试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师简介有关史料:

布鲁诺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布鲁诺为了他的发现,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生命。

(2)学生简介他们收集的资料。

4.通过学习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缌观察的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附:板书设计

《【精华】语文教案范文锦集8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