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品】科学教案合集8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教案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科学教案 篇1活动目标:
1.感受鲜明、热烈的节奏和旋律变化,在观察周围的建筑和了解现代建筑的基础上,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建筑物。
2.萌生对未来建筑的向往,产生想象和创作的愿望。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把收集到的过去的'、现在的、国内外的着名建筑物的资料布置在活动室周围。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感受节奏——想象动作——合作表演
一、感受节奏。
1.听音乐,用拍手、跺脚的方式反映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的变化。
2.听音乐,用相应的身体动作反映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变化。
二、想象动作。
1.说说周围的建筑特点和标志性建筑。如有的高楼像灯塔;有的用球体串成似明珠;有的像海鸥展翅飞翔;有的像一支笔,笔尖直冲云天……
2.分组编动作,设计建筑物的造型,互相讨论这是一组什么样的建筑。
3.对未来的建筑物进行想象和设计。
三、合作表演。
1.幼儿听音乐,自己设计动作和自由表演。
2.练习在音乐停顿(休止)处做动作造型。
3.在同伴合作下,用几个或多个动作的组合,完成设计和表演。
4.小组交流动作设计和造型创痍,有条件的可用照相机拍摄。
5.在热烈的音乐声中,幼儿个体或小组合作用动作表现。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科学教案 篇2活动目标:
1、让幼儿主动探索磁铁的特性,体验合作快乐。
2、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磁铁,知道磁铁的基本特性--磁性。
难点:利用磁铁的基本特性将物体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操作材料(磁铁和钉子、针、塑料、纸片、硬币、木块)。小猫头饰
2、小鱼卡片(带曲别针的和不带的两种)、系着磁铁的鱼竿。
3、多媒体课件。
一、活动过程:组织教学。
导入:钓鱼游戏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① “今天的天气真好呀,猫妈妈想带着猫眯宝贝去钓鱼,你们想去吗?
②请几位猫宝宝上来钓,看谁钓得多。要求下面的小朋友们注意观察。
③发鱼竿,开始游戏。
二、教学环节。
《一》探索磁铁的磁性。
1、 提问:为什么我们不用弯弯的鱼钩就能很快就钓上鱼来呢?
(因为在鱼的嘴上有铁做的曲别针,我们的鱼竿上系着一块磁铁,当我们用系着磁铁的鱼竿去钓鱼时,带曲别针的小鱼就被钓上来了)可为什么有些顽皮的小鱼总是钓不上来呢?拿着小鱼看一看,你发现什么了?(有的鱼没有曲别针的就钓不上来)(对比两种鱼)
2、钓鱼的游戏,我们知道磁铁可以吸住铁制的曲别针。
3、磁铁真好玩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好玩的磁铁。
《二》操作探索,了解磁铁的磁性:
1、探索一:磁铁可以吸住什么东西?
①玩游戏,“帮磁铁找好朋友”
②介绍袋里的小东西,如果想知道谁是磁铁的好朋友,你就用磁铁吸吸看。
③实验之前提几个要求,跟老师读读:
(课件出示:1、小组员之间要互助互爱,不争不抢东西。2、用磁铁去吸引各种小东西,把能被磁铁吸住的东西放一边,不能被吸住的放另一边,分成两类摆放3、做完后请举手)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动作最快。
④幼儿玩磁铁,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每样都去吸一吸。
⑤活动反馈:提问:你都帮磁铁找到好朋友了吗?已经完成的小组请举手(奖励完成快的小组)你刚才用磁铁吸住哪些东西呢?谁会说?请你用这样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件出示:我会说“我用磁铁吸住了××。”“磁铁不能吸住××)(实小结:原来磁铁吸住了铁钉、针、硬币等等……
2、讨论活动:
①、为什么有的东西能被吸住,有的东西不能被吸住?
②、被吸住的东西是什么做的?(铁做的)
③、小结:铁制品能被磁铁吸住。所以磁铁又有另外的名字——吸铁石。
3、请小朋友把东西收到袋子里放好。看哪组的小朋友动作最快。(奖励动作快的小组)
《三》延伸活动。
(1)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
①、磁铁有吸铁的本领,请小朋友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到磁铁?
②、(课件出示图片)
(2)磁铁游戏
1、铁给我们生活提供了很多帮助,利用磁铁还可以玩很多好玩的游戏呢。(出示图片)
2、你还会用磁铁怎么玩呢?现在你们可以自由玩玩。让幼儿自由玩磁铁.
三、总结下课。
今天我们知道了磁铁的能吸秘密,你们开心吗?磁铁的秘密还有很多,以后小朋友再慢慢去发现,看谁发现的更多,好吗?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感知磁铁的两极,初步了解磁铁指南北的性质,感知磁铁的两极以及磁性强弱。
2、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磁针一个,条形磁铁7个,记录表6张,ppt课件,回形针若干。
活动过程:
一、实验,认识磁针。
1、师:(1)小朋友们,今天我带来了一件神秘的东西,瞧!就是它,两端尖尖的,猜猜看它是什么?(幼儿猜测)2、回形针做实验,引出磁针。
师:回形针是它的好朋友,是好朋友会怎么样呢?(吸在一起)对,它就是磁铁,而且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磁针。
语言创设情境:磁铁有很多的秘密,今天我们就要做小小科学家来探索磁铁的秘密,好吗?
3、实验,了解磁针指南北的性质。
(1)师:有一次,老师和几个好朋友一起去爬山,走了很远的山路,突然和朋友走散了。我不认识回家的路,只知道我们家在山的南面。这可怎么办呢?小科学家们,你们能帮帮我吗?(教师请幼儿说)大家说的都很好,可是我的背包里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磁针。
(2)教师用手轻轻拨 ……此处隐藏2392个字……>2、彩色铅笔、纸盒、油画棒、大记号笔
3、顶碟子、转碗的视屏
4、音乐:《如在电影中》
活动过程:
一、观看表演,导入活动。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过杂技表演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幼儿回答)
2、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杂技表演请你们来看。
(师放课件)老师组织幼儿观看“顶碟子”表演及“顶碗图片”,激发幼儿兴趣。
3、师:杂技表演好看好看吗?今天老师也请小朋友来学杂技表演,我们来玩顶纸板。
二、幼儿尝试顶纸板
1、教师出示两张纸板,告诉幼儿如何进行顶纸板活动。(用一个手指头顶画点的纸板,要求幼儿尝试顶纸板的各个点。再顶顶其他地方。接着顶没画圆点的纸板,并在能顶起纸板的位置上画上圈。
2、幼儿分组动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讨论:你顶的是什么形状的纸板,你的手指顶在纸板的那个点上才能顶起来。
(分组讨论,与同伴交流,发现顶纸板的秘密:中心点)
师:顶起纸板的这个点叫重心点。
3、玩一玩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
师:小朋友们顶得真棒,真像杂技小演员,那你们还想不想再表演呀。(师介绍游戏玩法)你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各种顶纸板的工具,请小朋友每样工具都去试一试,看一看哪样工具最好顶,轻轻的开始吧。
(幼儿两人一组或三人一组,尝试用铅笔、油画棒、纸盒、记号笔顶纸板。玩一玩、比一比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想一想为什么。)
师:玩一玩、比一比哪种东西最容易顶纸板。想一想为什么?
幼儿讨论相互交流经验。
科学教案 篇7教学内容
教材第218-21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2.了解序言的一般特点和要求。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由阅读,勾画圈点生字、难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关于科学的意义、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对青少年殷切期望的语句,从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序言的特点和要求,老师加以引导,同学之间互相讨论解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清科学发展的形势,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难点
能正确看待科学的发展和懂得合理利用科技资源。
教学突破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内容却很丰富深刻,如揭示了科学的意义,反映了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指出了“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提出了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等等,老师应引导学生就上述内容勾画出一些重要语句,加以体会,懂得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准备作者的有关资料,写作背景材料,找准词句中的重点和难点,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准备好字典等工具书,为自读课文作好准备。
2.收集有关古今科技方面的资料。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师指导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初读扫障,再读感知。
3.拓展探究,加深对科学意义的认识。
学生活动
1.展示自我成就,感受作者风采。
2.反复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畅所欲言,认识科学对人类的重大影响,激发爱科学的热情。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约分钟)
二、初读扫障,再读感知(约分钟)
三、拓展探究(约分钟)
本课总结
本文说明了科技知识的重大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高度评价了《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的特点和价值,并对青少年提出了“以建设国家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发明,作出新成就”的殷切的希望。学习本文,我们要了解序言的内容、特点和要求,还要养成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的好习惯,懂得“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强则国强”的道理,树立远大理想,将来为伟大祖国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科学教案 篇8【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出生的基本方式--胎生、卵生,有探索动物出生的兴趣。
2、能分辨常见动物的出生方式,会进行正确的分类。
3、对动物感兴趣,乐意关爱动物,有继续探索动物出生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物怎样繁殖后代
2、动物妈妈和动物宝宝图片若干。
3、课件-小鸡是怎样出生的
【活动过程】
一、音乐游戏:动物宝宝找妈妈,了解胎生动物的特点。
1、听音乐,模仿动物。
(1)教师:教师:宝贝们,你们真能干!所以今天有三个动物朋友想请你们帮忙,你们愿意吗?
(2)听!他们来了,幼儿猜测它们是什么小动物,它的妈妈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找妈妈。
(3)依次播放小猫走、小兔跳、小马跑音乐,幼儿模仿,在背景图中,找到猫妈妈、兔妈妈和马妈妈。
2、通过找妈妈,初步感知宝宝与妈妈在外形上的`相似性。
(1)教师:动物宝宝和它的妈妈长得怎么样?它们长的很相像,就是大小不一样。
(2)观看熊猫是怎样出生的。
教师:熊猫是怎么出生的?熊猫出生的时候,和妈妈长的怎么样呀?
小结: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靠妈妈给他的养份慢慢地长大,最后直接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
这种生宝宝的方式叫胎生。
二、观看课件,了解卵生动物的特点。
1、课件演示
(1)教师:我们再来看看小鸡是怎样出生的?
教师:小鸡出生的时候,是什么呀?(鸡蛋)之后怎么变成小鸡的?
(2)师幼共同观看小鸡的出生过程
鸡妈妈一开始生出的是什么呀?
后来小鸡又是从哪里出来的?
你还能想出哪些动物也是这样出生的呢?
(3)教师总结:像这种吸收卵里面的营养,出生后经过孵化,才发育完全,这种出生方式叫做卵生。
2、比较小马和小鸡的出生图,初步感知其中的区别
三、幼儿小组合作,感知判断。
1、幼儿操作,判断哪些是卵生动物哪些是胎生动物。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动物宝宝,请小朋友来判断一下,谁是卵生宝宝,谁是胎生宝宝。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
教师:这次活动我们学了许多知识,知道动物的两种生殖方式,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
还有很多动物不属于这两种生殖方式,小朋友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这些动物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