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5-10-30 06:39:09
【精】中班教案

【精】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班教案 篇1

目标:

1、理解大树和小鸟的依存关系。

2、初步学习按诗歌的结构仿编诗歌。

准备:图片。

过程:

一、游戏:大树和小鸟。

教师扮演大树,幼儿扮演一群小鸟。引导幼儿在大树周围做各种动作,如亲亲大树、摸摸大树、在大树旁跳舞、为大树捉虫等。 大树和小鸟在一起开心吗?有一首诗歌讲的就是“大树和小鸟”的事情。

二、欣赏诗歌。

出示挂图,教师朗诵诗歌一遍。

大树高高,住着小鸟。大树和小鸟做了哪些事?

你从哪里看出大树和小鸟是一对好朋友?

为什么大树、小鸟快乐陶陶呢?

三、以互动的形式学念诗歌。

教师再朗诵一遍诗歌,引导幼儿说说这首诗歌每一节的前一句和后一句有什么规律。(前一句是关于小鸟的诗句,后一句是关于大树的诗句) 教师念关于大树的诗句,幼儿念关于小鸟的'诗句。 引导幼儿结伴学念,然后互换角色。

四、仿编诗歌。

讨论:还有谁和谁也是一对好朋友? 引导幼儿分组或个别仿编。 如:大海大大,/游来小鱼;/花儿美美,/飞来蝴蝶;/天空蓝蓝,/摇着云朵等。

建议:

1、诗歌短小简炼、琅琅上口,通过富有动感的语言向幼儿展现了一幅大自然中动植物互相依存的快乐景象。其中仿编部分是为了让幼儿在熟悉诗歌的基础上,把朋友间因友爱而产生的快乐广为传诵,从而营造“快乐陶陶”的氛围。为做到这一点,教师需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注意相关联的人和物,并揭示其相互间的协调关系。

2、幼儿在和教师扮演角色,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诗歌的兴趣,他们在肢体语言的交流中理解了诗歌所蕴藏的内涵。大树和小鸟大树高高,住着小鸟。小鸟叫叫,大树笑笑。大树摇摇,小鸟跳跳。大树小鸟,快乐陶陶。

中班教案 篇2

设计意图:

新《纲要》提出:教育活动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

传统户外体育游戏多借助器材发展孩子动作技能,忽视了孩子自己身体本身就是一宝贵资源。《纲要》和《指南》中对幼儿的身体动作发展都提倡“自然、协调、灵敏”。在游戏中,我尝试利用最少的器材,让孩子通过对自己身体的探索,锻炼四肢协调的能力,激发勇敢尝试的兴趣,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 积极尝试身体的多种玩法。

2. 进一步发展钻、爬、跑、跳能力,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敏捷性。

3. 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培养勇于挑战的精神。

活动准备:

泡沫垫人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1.交待注意点:

(1)听从教师的指令。

(2)保护好自己。

(3)不能伤着身边的同伴。

2.孩子每人找块垫子,脸朝上躺下后根据指令完成以下动作:举手、抬脚、用脚碰头;翻转身体屁股朝上,继续完成以下动作:两脚上抬,两手后伸,抱住双脚,脑袋后仰,尽量碰到自己的脚,把自己编成篮子(如下图)。

二、双人游戏

玩法:两人一组,根据指令相互配合,尝试以下动作:一个背和一个肚皮靠在一起,两只脚和一只屁股靠在一起,四只脚和三只手靠在一起……面对面将同伴抱起、背靠背将同伴背起等动作。

三、小组游戏

1.男孩排成一列分别面朝下平躺,双手前伸,女孩依次跨、跳过男孩身体。

2.增加难度,男孩两两并排平躺,双手前伸,女孩跨、跳过男孩身体。

3.男孩手脚着地,弓起身体,变成山洞,女孩钻爬。

4. 男女孩交换继续玩。

一轮游戏结束后,幼儿分享实践经验,调整动作,为集体游戏做准备。

四、集体游戏

1.场地设置如图:

2.玩法:越过“鳄鱼”,穿过“小树林”,然后从旁边绕回,排在队伍后面。

3.增加难度,“鳄鱼”不断调整姿势,幼儿自主尝试以不同的方式越过,游戏循环进行。

五、放松活动

1.两手举起,鼻子吸气,嘴巴吐气,调整呼吸。

2. 甩甩手臂,抖抖双腿,活动四肢,放松身体。

活动规则:

1. 认真倾听指令,根据指令完成相应的动作。

2. 与同伴友好合作,注意在跨、跳、钻、爬时不能伤着同伴。

3. 游戏结束后,主动协助教师收拾器械,整理场地。

活动反思:

1. 游戏组织形式简单灵活,孩子在锻炼身体灵活性和敏捷性的同时好好的体会了一把体育游戏的快乐。孩子的练习密度基本达到了《指南》规定的要求。

2. 活动环节清晰明确,循序渐进。孩子们的兴趣点很高,但热情高涨的背后并没有忘记规则的存在,特别是集体游戏时,孩子在一次次的尝试中,勇敢、自信、不怕困难,始终坚持,快乐而有序地提高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 因为是借班上课,和孩子相互认识的同时提出要求,在谈论规则中逐步热身,无痕教学中把孩子的兴趣点转移到活动中来。教师不仅仅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更亲自参与到孩子的活动中,拉近了师幼间距离,让孩子在平等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累经验,体验成长的快乐。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喜欢参与动手制作活动,体验动手制作变废为宝的乐趣。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装饰瓶子,感受创意作品的美。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形状的玻璃瓶。

2.装饰用的材料:

(1)广告纸、报纸、挂历纸、彩色卡纸、即时贴、皱纹纸、烟盒:

(2)黄豆、绿豆、白云豆、大米、黑米、花生、瓜子、松子、开心果壳、小海螺、形状各异的贝壳等:

(3)一次性筷子、叉子、盘子,胶卷、冰棒棍、瓶盖、毛线、电线、吸管、果冻盒、杏仁、秸秆、棉棒、各种废旧笔、丙烯颜料等。

3.工具(剪刀、双面胶、电胶布、透明胶布、胶水、胶棒)。

4.成熟作品若干。

5.幼儿了解排序的规律,有装饰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出示作品,幼儿欣赏。

二、让幼儿讨论制作所用材料及方法。

三、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进行装饰。

1.幼儿制作前教师提出制作的要求。

(1)选择瓶子,构思装饰方案后选择材料。

(2)使用工具材料时注意安全。如:瓶子是玻璃做的要轻拿轻放,使用剪刀等工具时注意安全等。

2.幼儿选择装饰材料进行制作。

教师针对个别幼儿的`操作情况,肯定幼儿的创意想法,在想象和技能上给予适当点拨、指导和帮助。

四、展示幼儿的作品,师生共同评议。

中班教案 篇4

资源利用:草地

参加对象:10个中班

目标:学会用脚玩球,发展幼儿的腿部肌肉力量和动作的灵活性。

准备:10个

玩法:

一、活动身体。

二、家长和孩子对踢球

三、家长做球门,幼儿踢球。

四、幼儿做球门,家长踢球。

五、射门比赛。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弹性的基本特性,获取有关弹性的科学经验。

(2)能积极参加科学探索活动,培养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准备:

弹性及弹簧的玩具.用具等,有弹性的`物体(如松紧带.海绵.弹力布..皮筋)。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操作材料,初步感知弹性。

A.幼儿操作,观察用力拉或压弹簧及有弹性的物体时它们的外形变化。

B.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发现,了解弹性的基本特征。

提问:在玩的时候发现了什么?你是怎样发现的?

小结:当用力拉或压时,弹簧.松紧带.海绵等都发生了变化,有的变长,有的变短,有的变形;不再压时,这些物体都能恢复原来的形状。这就是弹性。

(2)幼儿再次操作材料,发现许多物体都有弹性,但弹性大小不一样。

提问: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这些物体的弹性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小结:许多物体都有弹性,但弹性的大小不一样。

(3)说一说:有弹性的物体。

提问:还有哪些物体有弹性?这些物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什么方便?

中班教案 篇6

目标:

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对黄丝带的见解。

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准备:

1、材料袋:微笑的小象图卡。

2、“黄丝带”:用黄色缎带自制的服务员标志,别上别针,下面悬挂空白卡片。卡片上可让幼儿画上不同的服务项目。

过程:

一、小象的心愿

——出示微笑的小象图片,我们已经听过小象的'故事,小象为什么这么开心呢?

——后来,大家评选小象为“服务员”,给她挂上了幸福的“黄丝带”。

——今天,小象来到我们班级,想邀请小朋友一起成为幸福的“黄丝带”。你们愿意吗?

二、“黄丝带”行动起来

——带上“黄丝带”,可以怎样为大家服务呢?

——引导幼儿想一想可以为大家做哪些事情。比如,进入盥洗室时,提醒小朋友不要推挤;午餐前,帮助小朋友分餐具;午餐后,把擦嘴的毛巾叠放整齐;午睡时,把小朋友的鞋子晒在太阳下,等等。

——你愿意为大家做什么呢?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服务意愿。

——根据幼儿的讨论,请他们的“黄丝带”的空白卡片上简单画上服务内容,也可以写上文字。

三、“黄丝带”守则

——为愿意做盥洗室服务员的小朋友佩戴“黄丝带”,请他们说一说,在盥洗室可以怎样为大家服务。

——请其他幼儿说一说,当“黄丝带”提醒我们时,我们该怎么办,帮助幼儿意识到“黄丝带”是在帮助大家,所以大家应该尊重他们。

——为其余幼儿带上“黄丝带”请他们想一想该如何为大家服务。

中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四种图形。

2.能够用多个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进行拼图。

3.通过游戏,发展观察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激发探索的欲望。

活动重点、难点:复习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识及图形的转换关系。

活动准备:

1.魔法盒—神奇的口袋(内装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2.贴画纸张;准备大小不同的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黑色勾线笔、固体胶。

3.课件《图形变变变》。

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们,前几天魔术王国的国王给了我一件宝贝--神奇的口袋,里面有很多神奇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呀? 教师念儿歌:“魔法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

摸出一个正在方形,问:“这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为什么说是正方形的?“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再念儿歌:“魔术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3)教师总结:魔术口袋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

(4)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

(5)老师总结:

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二)游戏:折一折:

1.教师用长方形演示,折一折,折出了两个长方形。

2.请幼儿自己动手折一折其它的图形,看一看,想一想,能折出什么图形。

(三)游戏:贴一贴1.放课件《图形变变变》。教师展示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组成的图片,请幼儿说一说这幅图由哪些图形组成,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

2.拼一拼,贴一贴:请幼儿有提供的各种图形,自己贴一幅喜欢的图案。

(四)活动延伸: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图形。

《【精】中班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